文学概论样卷

发布 2024-01-13 11:35:19 阅读 2548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zk068b 文学概论样卷(闭卷考试)

说明:此套试卷为考试样卷,与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一致,供同学们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之用,只起到示范作用,不是实际考试的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意境。

2.文学语言。

3.戏剧文学。

4.文学批评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简析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联系文学活动的实际,谈谈你对“生活、作家、作品”三者关系的理解。

2.试**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

样卷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意境是指抒情性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是蕴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思和深广的人生意味而能诱发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境界。

2.文学语言是能够唤起形象与情绪记忆并有利于激发表象自觉定向变异从而催生并最终物化文学形象的语言。

3.戏剧文学是指以剧本为载体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通过集中、典型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作家审美体验的文学体裁。

4.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当前以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活动。文学批评是基于文学欣赏的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一起组成文艺学的整体结构。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解答: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审美的动物。在审美活动中,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特殊本质在于文学的审美特征,而文学审美特征正是根源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首先,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

其次,对象化就是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连接主客体、沟通主客观的唯一桥梁;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感受客体,掌握客体,客体不再是外在于主体的纯粹的“物自体”,而成为对于主体有意义的对象性客体。另一方面,主体也成为了与对象相关的实践性主体了。

再次,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就是对象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以及“人化自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正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最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就是在对象身上自我确认;这种自我确认所带来的无功利喜悦是引发和构成美感的基本要素。

2.解答: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第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保证文学消费的顺利进行;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这里的"消费方式"主要是指不同体裁的作品要求具备的不同心理模式;第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培养消费群体。

其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第一,文学消费为文学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这既表现在审美价值的创造上,也表现在交换价值的创造上;第二,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内容与规模,精神生产也要以销定产;第三,文学消费趋向的变化导致文学生产的变化,作家必须根据读者的审美水准和趣味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第四,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主要是通过文学批评来实现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辩证地看待“生活、作家、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答题应从“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文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文学作品的传情性”三个层次全面展开;在每一层次的论述中,应适当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结尾处应有较为准确、全面的概括总结。

要点: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同志这一表述清楚地说明了生活、作家、文学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首先,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自己不会变成文学作品。把社会生活变成文学作品的是作家;所以,当我们思考文学的本质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注意到文学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必须研究作家和生活、作家和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文学史上,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存在着再现说与表现说之争。

再现说强调文学对现实的依赖关系,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品格;而表现说则强调作家在创作中的能动作用,强调作家的创造力和作品的感染力。实际上,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文学的不同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恰恰凸现了文学本质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其次,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是经过作家感受、体验过的,并由作家依据他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运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的社会生活。作家在感受、体验生活时,其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总是以审美意识为定势,在这种定势的制约下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加之作家在表现生活时又总是在自己的审美意识的参与下,发挥想象,对生活原形进行变形和虚构,并以一定的艺术手段为媒介创造出崭新的、富于艺术个性的艺术形象。

这样,文学就具备了如下特点:第一,它归根结底是以生活为原料的;第二,它已经不是社会生活,而是作家创造的“第二自然”;第三,艺术生命力正是**于作家的艺术创造力。

再次,文学作品表现作家思想感情是文学活动主体性的必然表现。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文艺的本质时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这就是说,文学作品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必然性是由文学艺术的本质决定的,它普遍地表现在一切文学作品中。

总之,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但不是消极地反映,而是能动地反映;不是刻板地反映,而是创造性地反映;不是为了反映而反映,而是在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将作家感悟到的社会与人生意义传达出去。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的综合理解程度,有较大难度。主要在于,第一,不能就机制与特点来谈机制与特点,第二,机制与特点不能分别阐述,因为它们是一体的。

答题应从多媒融合以及文学的网络传播的历史必然性入手,揭示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的深层基础;然后按照科学模拟、多媒融合、远程传播、实时互动的顺序逐一分析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四个机制与特点。

要点:信息描述的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多媒”的;接受信息的主体的感觉器官也是“多媒”的;主体在历史文化中已经生成了整合外部信息的心理结构——**蒙太奇。因此,人类信息的多媒融合以及文学传播数字网络化,不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审美意识与人性自身完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构成了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数字化大众传媒机制及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科学模拟。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智能反馈。它本身似乎对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却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是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

第二,多媒融合。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计算机技术,将**声像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的形貌特征目的的表现手法。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网络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第三,远程传播。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第四,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借助事先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类似于计算机游戏);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的(文字或语音)或多媒的(可视**)人际对话。

实时交互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作家可以开放他的写作过程:读者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写作及修改过程,随时发表评论,替作者出出主意;如果作者授权,读者甚至可以改写、续写作者的作品。

作者也可以随时了解有多少人已经和正在读他的作品,他们有什么反应等等。

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已经并将继续带给文学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文学概论样卷

一 填空题 共20格,每格1分,共20分 1 表现论认为文学是作家主观心灵的抒发和表现。具体说,表现论内部又可分为和。2 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指出,人类反映 掌握世界有四种方式。3 按照各门艺术不同,可将艺术分为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型。4 语言艺术的间接性特点,...

航海概论样卷

航海概论 试卷1 填空。1.在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中规定,凡载客超过 12 人的船舶应视为客船。在船舶主尺度的三种尺度中,最大尺度 决定某船能否停靠一定长度的码头 通过或进入一定长度宽度的船闸或船坞,决定船舶在狭窄航道和港内的安全操纵和避让,以及能否顺利通过横跨航道上的桥梁和驾控电缆。2.船舶通...

地球概论样卷

样卷a 一 完成填空 每空0.5分,共20分 1.1 该图是采用坐标系 编制而成,坐标系原点为 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由 和 构成,纬度和经度分别被称为 和 相应的变化范围是和其横坐标规定向左度量 即左旋 可使恒星按其 由 相继过中天,同时也方便采用中天恒星的 来表达。1.2 天文图件可以想象举在头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