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备考研讨

发布 2024-01-14 18:55:12 阅读 6906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金伯康。

节选)一、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

1、总体不变,轻微调整。

2、实验题分值15分调整为12分;选考题分值24分调整26分。

3、增加游标卡尺的要求。

二、从海南省高考物理近三年考试内容分析看高频考点。

分析:大纲考查知识点共107个(不含必考部分的11个实验和选考部分的5个),其中高频考点约35个约占整个考点的30%,而在全卷中的分值却有80分之多。且高频考点的内容多为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所以第二轮的复习无疑应以高频考点为主线和重点组织复习。

三、第二轮复习目标。

1、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简化内容、理清主线、突出重点,使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

2、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抓典型、建模型、学方法。

3、学会应用、重在习得——练习、检查、反馈、落实。

四、关于复习策略与措施的几点建议和要求:

1、大纲要求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正确定位复习难度。

从整卷难度分析,以全省平均接近35—40分为参照:

我市学校复习要求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55-60分;第二层次50-55分;第三层次40-45分。

从具体考点难度分析:各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按大纲要求复习、降低要求复习(应具体明确在哪个层次)、或主动放弃(但必须慎重)。

2、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第二轮复习时间大致在6-8周,基本上1周复习一个模块,所以综合训练必须穿插进行,建议每两周一次为妥。

3、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科学把握复习内容。

高频考点——详讲,反复多练,分层次要求,多角度理解(变式),方法提炼,模式定型。

其它内容——以练代讲,练后点评、自学补漏的方法为主。

但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校,需灵活变通,有些高频考点的内容难度太大时,可采取不讲、少讲或降低要求的做法,争取得步骤分。将节省的时间用在其他基础内容的复习上。

4、先理后练与先练后评相结合,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5、遵循复习规律,注重讲练的一致性,练习难度的层次性和练习量的适度性。

6、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克服复习课的随意性,切忌照搬资料,努力实现“一多一少”,“一进一出”

7、优化复习策略,寻找提升空间,实现有效指导。

8、加强科组研讨,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五、专题复习示例(以高频考点为复习主线,理清主干知识;以练习为辅助,兼顾全面复习)

知识梳理——例题讲解——辅助练习——检测——反馈点评。

知识梳理:以板书设计或学案呈现。

例题讲解:突出典型性,关注层次性。

辅助练习:突出重点、强调一致性、适度扩展。

检测:突出重点、强调一致性、兼顾全面。

反馈点评:强调针对性,评在点上、点拨为主。

示例1]物理1: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分两个主题。

主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

2、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公式:略。

3、匀变速运动速度图象:读图、识图和利用图象求解。

主题。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1、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整体法与隔离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

2、物体的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

3、牛顿第二定律——找到了力与加速度的一一对应关系,f=ma

其应用一般分为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

1)一个物体经历一个过程;(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由此体会一般的解题方法)

2)一个物体经历两个过程;(关注两个过程受力的变化引起的加速度变化;两个过程的联系点)

3)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求相互作用力。(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结合)

4)两个物体以不同的加速度运动。(隔离法,寻找两物体运动位移之间的联系及时间上联系)

4、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与简单应用(略)

本模块的复习可分三个专题: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建议一课时。

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和匀变速运动规律基本特点。

二是重点讲练匀变速运动速度-时间图象——读图、识图和利用图象求解。

匀变速运动公式运用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练习)

专题。二、力的平衡——重点训练整体法和隔离法、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建议一课时。

专题。三、牛顿定律的应用——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综合了匀变速运动公式运用、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超重与失重的内容,这里必须强调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规范解题要求——建议二课时。

必修1:板书设计或学案。

主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

2、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公式:略。

3、匀变速运动速度图象:读图、识图和利用图象求解。

主题。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1、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整体法与隔离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

2、物体的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

3、牛顿第二定律——f=ma其应用一般分为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

1)一个物体经历一个过程;(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

2)一个物体经历两个过程;(关注两个过程受力的变化引起的加速度变化;两个过程的联系点)

3)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求相互作用力。(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结合)

4)两个物体以不同的加速度运动。(隔离法,寻找两物体运动位移之间的联系及时间上联系)

4、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与简单应用(略)

示例2]物理2、主要研究功和能、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主题。一、功和能——建议二课时。

1、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略。

2、动能定理:公式略。

3、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略。

4、几个重要的功和能的关系:公式略。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主题。二、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圆周运动——建议二课时。

1、运动性质与受力特点的关系:详略。

2、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略。

4、非匀速圆周运动特殊点上的向心力——结合能量守恒求解。

主题。三、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建议一课时。

1、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开普勒定律的了解。

2、gmm/r2=mggmm/r2=mv2/r的应用,主要是比例的计算。

3、同步卫星: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运动高度和运行平面。

示例3]选修3-1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考查的必然性。

2、考查内容的必然性——在匀强电场的类平抛和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3、得分的可能性。

4、题型可能性分析:单。

一、先后、分界和复合场中平衡状态为主,兼顾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洛仑兹力不做功的特点。

5、电路复习可考虑结合电学实验复习为主。

示例4]选修3-2

1、楞次定律的简单应用,自感现象的解释。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两种表达方式;特殊形状的线圈在不完整磁场中的旋转(运动)时e-t或i-t图像。

3、交流电略。

示例5]选修3-3

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简单模型的建立;

2、题型分类递进练习——一部份气体经历一个变化过程;一部份气体经历两个特殊变化过程;两部分气体经历一个变化过程,独立应用定律和寻找简单联系(如压强、体积温度);两部分气体经历两个变化过程的复杂情况。兼顾状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主要计算表现在等容或等压)

3、复习时要强调固定解题模式,引导学生从题意中发现隐含条件(如:活塞自由移动或销钉固定,保持温度不变等)

示例6]选修3-5

1、方法的指导、认识的提升(原子与原子核——电子的发现,原子的结构——放射性现象,原子核的组成复杂性——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明确原子核的组成——核能、裂变和聚变;思维方法的教学——卢瑟福粒子散射建立核式模型、查德威克等发现质子和中子;天然衰变与人工转变的区别;核反应质量数相等但为什么有质量亏损。)

2、衰变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的变化规律或反之求解α、β衰变的次数。

3、核反应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和磁场的结合。

示例7]实验复习——坚持分类复习、综合训练的原则。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的重复考查可能性较大。

2、电学实验考查的几率最大:测量电阻和测定电动势和内阻的共性——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伏安法的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误差分析。

3、选考部分实验不能丢。

2010年3月23日。

物理卷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 解析版

海南省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 解析版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光滑水平桌面上有p q两个物块,q的质量是p的n倍 将一轻弹簧置于p q之间,用外力缓慢压p q 撤去外力后,p q开始运动,p和q的动量大小的比值为 a...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详细解答 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物理试题参 1c,2 b,3a 4 b,5c,6d,7ac,8 bc,9ad,10cd,11.9.6,适当增大n 或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5.2 148.2 9.1 8.9 9.4 13.1 2 14.1 和 2 15.1 bd 2 p 3.2 10...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报告

海南中学梁明奋。2016年高考物理试卷 海南卷 的结构 考试内容基本保持稳定,遵循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和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的要求,无难题 偏题和怪题。试题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 时代性和选择性,在关注学科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科的主要能力和科学方法,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