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发布 2024-01-16 06:45:13 阅读 5464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

1.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2.关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b.《教育漫话》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c.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d.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3.人格的核心要素是( )

a.意志 b.情感 c.性格 d.态度。

4.错过了个体发展的( )时期,就会延误个体的身心发展,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a.成熟 b.成长 c.关键 d.协调。

5.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矮子里面选高个”,所体现的评价理念是(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体评价。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8.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替代性惩罚。

9.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 认为文化、环境、教育知识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的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知识是课程的核心”这一观点属于(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参***:1.【答案】c.解析: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2.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3.教育要素不包括( )

a.教育影响 b.教育形态 c.教育者 d.学习者。

4.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

a.理论重于实践 b.实践重于理论。

c.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怯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

a.补偿作用 b.互相作用 c.联觉现象 d.适应现象。

8.现代教育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关注的是( )

a.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b.学生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c.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d.学生自我教育。

9.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和( )

a.促进学生学习的社会化 b.促进个体身体发展社会化。

c.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d.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0.就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而言,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等属于( )

a.现象课程资源 b.校外课程资源 c.校内课程资源 d.隐性课程资源。

参***: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解析:教育要素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答案】d。解析:德育知行统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答案】b。解析岁儿童所需要解决的是主动感对内疚感。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d。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3.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是( )

a.教育的原始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5.教师扮演“家长**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7.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8.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9.如果一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班级规模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说明其正处在教师发展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教学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10.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结构。

参***: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解析:在扮演“家长**人”角色的时候,教师容易过分地迁就学生。

6.【答案】a.解析: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水平和权威定向水平两个阶段。

7.【答案】c.解析:这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这就是下位学习。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称之为( )

a.教师理念 b.教师态度 c.教师情感 d.教师职业道德。

2.人在思维过程中,透过事物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是指思维的( )

a.逻辑性 b.灵活性 c.广阔性 d.深刻性。

3.关于教育的内容,( 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4.学习遇到问题,向同学求教,该行为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表现为“我要学”而( )表现为“我能学”。

a.实操性可行性 b.主动性独立性 c.自愿性独特性 d.体验性问题性。

6.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造成赵某胆小,孤僻,在班里也不爱跟其他同学交往,做什么事都喜欢独来独往,根据赵某的情况,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抑郁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7.教师必须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因为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8.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此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9.教师在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时,利用各种道具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10.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参***: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有了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 )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变式 d.同化。

3.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 )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5.奥苏泊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6.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做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示范者 d.管理者。

7.以下情境中的( )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时便给予强化。

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

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

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

d.小刚学会了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9.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2012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 4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 组织和培养...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 1.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2.关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b.教育漫话 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c.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 导语 成功 时间 方法,自制力是这个等式的保障。世上 一 单项选择题。1.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a.绘画b.书法c.摄影d.雕塑。2.以感知具体材料为基础,探寻在众多的个别材料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指的是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创造思维d.发散思维。3.下列哪件作品是法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