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卷高考冲刺复习 全

发布 2024-01-16 13:10:05 阅读 3482

|高三语文冲刺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

—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钟,阅读13分钟,做题12分钟)

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然后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3、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顺序做题:

1)先做第6题,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选择题。方法同小阅读。

2)接着做第题。做题必须将问题带回原文中,在语境中思考。实词理解也罢,断句也罢,都要对语句做内容和语法的分析。

其中断句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a语感断句法,根据对语句意思的理解,用语感断句。

b虚词标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首;乎、哉、矣、也等常常在句尾。

c句式断句法,“…者……也”式判断句,“者”后断句;问答式的语句,在问答之间停顿。

d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若在句首,状语后可以停顿。

e语法断句法,除去上述四种情况,一般需要停顿的部分,是一个语法意义上的句子,我们应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和谓语,由于主语可能承前省略,故一定要补充出来再找到相应的谓语动词,如果不能找到谓语动词,这个部分就不能停顿。

3)最后做翻译题。其基本方法如下:

a将句子带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

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尤其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

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再读,勾画出疑惑处。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

e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这个办法也适用于实词理解题。将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

三、古诗鉴赏(12分钟)

1、读懂诗歌。

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

2、审读问题。

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

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

a、借景抒情类。

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

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

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

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

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

b写物:动作、情态、绘声绘色绘形、描摹、勾勒等。c写景:

绘声绘色绘形、浓墨重彩、描摹、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d共有:渲染、对比、大笔勾勒、工笔细描等等。

间接描写:烘托(主要是写人写物)、衬托(反面则为反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等等)、象征、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写景还需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角度、五觉(视听嗅味触)角度。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b抒情手法(关涉诗歌的主题)

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细分为:

触景抒情、即景抒情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当诗歌结尾句子为写景的,则称为“以景结情”。

另外有“从对方着笔”——曲笔。如,本来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却不写自己,反而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

c修辞【手法】(关涉诗歌的语言)

语音修辞:押韵、平仄、节奏。

词语修辞:字词的妙用。炼字型题。

句式修辞:整散句、长短句(诗歌中不考虑句式)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设问、反问……

特别提醒:在题目中问到“表现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问到写景(描写的)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d结构手法(关涉诗歌的结构)

律诗: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

弄清楚“起承转合”各联的作用。起:照应标题,引出吟咏对象,引起下联的描述。

承:承接首联,对引出的对象进行描写。**

由上联的描写“转”,或转入抒情言志,或转入别的内容的描述,或转换角度对对象进行描述。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卒章显志。

词(曲)(上下两片)。

上片开头句:起句,作用同律诗的“起”。下片开头(偶有上片结尾)句:过片,作用同律诗的“转”。下片尾句:结句。作用同律诗的“合”。

特别提醒:在面对写景诗中描写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可以从景的构成要素出发思考。

a线条——形状、形态——摹形、绘形\\\视觉。

b颜色——色彩、色调——绘色\\\视觉。

c光线——明暗、色调——(明暗)对比与反衬\\\视觉。

d声音——声寂、动静——动静结合(反衬)\\听觉。

e气味——芬芳、气息——嗅觉。

上述可能结合,出现——视听结合、视听嗅结合。

f现实(眼前)——写实\\\想象联想(如梦境)——写虚===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3)基本题型。

a关于如何表现对象特点。(赏析描写手法题相同)

a描写手法(含描写角度)+修辞手法,举例证明。

b这些手法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何特点。

c表达的情思。

b某字运用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炼字型)

a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有修辞手法或者活用一并说明。

b将意思带入诗句描述诗句的内容(如景——画面、物的形象)。

c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甚至结构上的作用。

c赏析某一联诗句。

两个前提与意识:一是这首诗的类别——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别的。二是这一联的语言性质——描写、描写结合抒情还是抒情……下面以描写景物为例:

a指出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角度【甚至包括顺序】(时空角度与五觉即视听嗅味触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描写的语言(词语和修辞手法),并举例阐释说明。

b运用这些手法如何表现或者突出什么画面的什么特点。

c借助这个画面,表达诗人何种情思或者心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或者诗歌情感很复杂),请结合诗句分析。

a总说有哪几种情感。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情感,注意每一种情感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表达出来的)。

e人物形象(诗人形象或者抒情主人公形象)

高考化学全国卷模拟冲刺试卷

大联考2江苏卷。1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出行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b 出行自行驾车,践行 绿色出行 c 推广垃圾的分类 研发各种材料再生技术。d 春天办公室不开空调,践行 绿色办公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 17 35cl ...

高考化学全国卷复习总括

总括 一 赵杰老师。对于高考我想给你说其实不难,你只要把出题人的心理弄清楚了并不难。那么如何抓住出题人的心理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前五年甚至是前十年的高考题全部分析,认真分析。总结出题的规律和出题老师想考的知识点。对于高考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他要求你对整个高中学习的化学 其他科目也一样 的知...

物理全国卷高考复习指导

物理全国 卷高考复习指导1 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 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 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 翻译出来。2 加强独立训练,包括独立审题 独立分析 独立决策 独立解题 独立检查 独立克服困难等,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