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II试卷评析及复习备考建议试卷分析

发布 2024-01-16 14:50:05 阅读 8245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这次高考地理试卷分析,选取的是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卷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卷)和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卷)来分析的。近三年试卷自然地理分值与人文地理分值大致相当,考查难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常规题型,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等值线方面的试题在选择和非选择题中均没有出现。

总体来说试题比较平稳,无偏怪题目,不仅利于中学课堂地理的教学,也利于考生正常的发挥。但也出现一些创新题,区分着每位考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与潜质。

一、近三年考点内容对比。

一)选择题考点对比分析。

二)非选择题考点对比分析。

三)得出结论。

1、选择题。

(1)题组有5组变成4组,减轻了学生的阅读量。但考点趋于分散,利于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2)“无图不成题,**并茂”仍然是地理试卷的一大特点;

(3)考查内容主要是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科特色鲜明;

(4)考查学生技能:第一,对图形和材料的解读能力;第二,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运用。例如:

14年“题组1,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反映出的新时期我国不同地区(省区)人口流动和人口问题;题组2,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考察植物的蒸发和蒸腾作用。”;15年“题组1,珠江三角洲传统循环农业模式改变”;16年的题组1-3等。

2、非选择题。

(1)以区域为载体来呈现考试内容,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区域的选择依然是一个世界区域和一个中国区域;

(2)设问都是基于区域的具体背景,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学习水平,设问逻辑纵深关系明显。答案开放灵活。设问词越来越新颖,特别是16年第36(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分)学生可能难以辨识出考点,容易答偏或者答不全面;

(3)、选考题突出主题,注重试题难度的合理控制。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道选考题紧扣主题内容,分别依据区域特征和现实问题,以**、图表的形式设计问题。但16年选做题较有创新,稳中求变。

旅游地理考查侧重客源地的分析;自然灾害考查的是水旱灾害;环境保护考查的是渔业资源的保护。其中旅游地理的考查设问点较新颖,如“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其他两个题目较为常规。

二、命题趋势分析。

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上坚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不出偏题,怪题,保持测量目标、试题难度、试卷风格的“三稳定”,利于考生正常发挥。近三年来,地理高考一直按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三大测量目标命题,坚持“选择题--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综合分析题--创新情景与地理原理相结合”“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风格。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

因此,要在地理备考中,培养学生熟练的地理技能与敏捷地理思维。并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今后高三复习的建议。

目前高考调低难度,中学教育环节的要求也应相应降低,学生不必再去专攻偏题、怪题和难题。随着高考的改革,“一考定终身”将被取缔,也要求考题难度下调,这样考生间个体分数差距不会过大。建议考生尽量多抓住基础题,少攻偏题难题。

坚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使用教材为主要资料,认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因此,2017届高考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大训练区位、原因、特征、影响、条件、措施、意义、变化,八大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常见中心词的训练力度。

2.加强区域地理复习力度。考生复习时应重视考纲中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

高考每年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地理基础不牢固,地理就考不了高分,甚至得分将很低。此阶段考生应采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该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题才能得心应手。如16年试卷中第1-6题,37题,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从中国与东南亚和美国、上海、酒泉等不同尺度区域的视角认识国际工业联系、家乡人口迁移、国家建设等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3.老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可持续发展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是21世纪社会的主要发展基调。

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如16年试卷,36和题非常明显地考查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

4.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思维习惯。

如16年试卷利用了时代感很强的、鲜活的背景材料,承载地理综合思维的分析考核任务。几乎全部题都需要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自然地理(等值线、天气系统、气候、洋流、河流、资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和人文地理(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部分的原理学习,仍然是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在一轮复习中应做到夯基固源。

6. 备考中应强化图的意识,要认真辨识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7.平时应继续训练地理开放性题型。

8.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学会套“模式”。

9.选修要穿插在平时的区域地理学习中,建议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搞专题复习。

总体来看,近三年的地理考题难度系数不大,大部分为常规题型,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建议备考学生以回归基础知识为主,稳扎稳打,在此基础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备战2024年高考!(云天化中学高三备课组李小平156***

2024年高考理科全国卷II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卷2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

2024年高考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

2009年高考的试题难度不高,基本上实现了由传统的 一本 教本 两纲 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 向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的平稳过渡。试题的结构较为理想,难度系数估计较2008年高考难度系数有所降低,试题更加体现了对一些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考察,是一份以学生为本,以素质为主的良好的试卷。下面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情...

2024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 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 佛手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