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理解课文

发布 2024-01-27 00:50:04 阅读 1126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射箭本领的高强。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1、透过语言文字,入情入境地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和蕴涵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2、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明标,简介李广。

1、揭题质疑: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李广射虎》。(学生读题,质疑)【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出示目标】

2、简介李广: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课文中有对他的简要介绍,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李广。

(学生阅读课文,指名回答)师补充介绍李广(课件显示)

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二、引出诗文,自主学习(一)质疑问难。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1、多**出示古诗: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教师简介诗题:塞:边界上的险要的地方。

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2、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多音字没(mò)]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白羽、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读书、思考、讨论、查工具书、咨询……)二)识词读文。

1、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少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那就让我们来好好地读书吧:2、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3、多**出示生字(第一次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tánglúzǔqīluótìdālièdāizhā唐卢祖期逻惕搭猎呆扎4、多**出示词语。

唐代、边境、巡逻、朦胧、疾风、猎物、出没、影影绰绰、警惕、运足气力、拈弓搭箭、石棱、

惊呆、神勇无比(自读—集体读—说说词意)

5.用**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使大多数学生能得到锻炼。

6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四、合作**,了解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课堂检测:见课件,写写生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透过语言文字,入情入境地理解古诗及其蕴涵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2、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型,明确目标。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生齐读课题)2、明示课型: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独特叫“文包诗”。

课文含有一首诗,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中,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的。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咏华山》和《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出示目标】

3、读诗: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你还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多**显示)

二、自主学习,理清脉络。

1、这首古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的第。

三、四自然段中。你们能把诗和文对照起来一句一句找到诗句的意思吗?请同学们读学习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每一句诗的意思。2、讨论。

1)林暗草惊风: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林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2)将军夜引弓: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出去。

3)平明寻白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4)没在石棱中: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3、理顺序:第一二句诗意体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第三四句诗的意思体现在课文第四自然段。课文先写第一天的事情:

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射虎、再写第二天的事情:将士们去寻虎,发现射中的是巨石,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个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板书:

事情发展的顺序)

4、三、四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没有画出来?为什么不画?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去呢?出示:(1)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2)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5、师:

这些是诗中没有的内容,是作者根据诗句进行的合理的想象。板书:展开合理的想象)6、《塞下曲》这首诗寥寥20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将军?(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神勇无比)三,合作**,感悟神勇1、合作讨论:轻声读课文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

用~~划出来。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

2、交流汇报a出示句子1: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出去。(1)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作的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笔圈出来。

2)交流(拈、搭、运、拉)(3)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用三个手指头夹取。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4)李广射虎多威武啊!

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徒手表演。)(5)点评:

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动作要迅速、熟练,拿箭要稳)

6)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李将军的神勇表现出来:

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读出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b出示句子2: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2)指导朗读:

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3)“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意思是——(想了各种办法,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4)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5)师: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6)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3.由文及诗,读中悟情。

师:李广戎马一生,作战70余次,他沉着冷静、机智勇猛、箭法精湛,来无影、去无踪,被称为“飞将军”。为国家下了赫赫战功,让匈奴闻风丧胆,令人钦佩!

现在再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李广将军的神勇读出来。四、课堂检测,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检测题)

2.拓展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唐高适《燕歌行》。卢纶写的一组《塞下曲》共有六首诗,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动手查阅了一些资料。选了一首谁来读一读?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文包诗”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事情发展的顺序神勇无比展开合理的想象。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读讲课文

第二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导入 五月是洋槐开花的季节,悠远恬静的小山村里,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孩子们热情好客 纯朴可爱,这花和孩子汇成欢乐的海洋。出示句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二 品读赏析沐浴槐香 一 品读第一自然段沐浴槐香美1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理解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红领巾指的是阳光指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听我们愉快的歌唱。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课文中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这句话是。这采用的是手法,作用是。2.让我们荡起双桨 是影片的插曲。这篇课文抒发了。的感情。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发明的,他的国籍是第一个听诊器...

三年级下册语文共有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有感。复小舒萍。三年级下册语文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上完了整册书,我感受颇深,觉得到处都有不如意之处,生字的教学学生掌握的不牢固,不能灵活应用,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之一 教参要求精读课文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