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2

发布 2024-02-06 13:05:02 阅读 3443

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1.月球的地形-环形山;2.试着造"环形山";3.阅读环形山的资料。【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学准备】

沙、细石子、大铁球、小铁球、大、小玻璃球、注射器、粗、细胶管、水、等。重点: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难点:在"造山"的活动过程中【教学过程】

引入: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什么?(月亮)我们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月球了。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月球的了解了越来越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清晰的月球表面的**。

1.月球上的环形山。

1)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的**或教材插图。问:大家看到了什么?(2)问这些月球上环形山的有什么特点。?。

3)补充环形山的资料。小结环形山的特点:a、分布没有规律、b、数量众多、c、大小不。

一、有深有浅等。

推测:我们看了**,你觉得这些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说说看2.制造"环形山"。

1)提出:如果我们来造模拟造"环形山",你会用什么方法?(最多问5个人)。你打算怎么造?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

2)讨论:我们模拟造山需要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

(3)集体交流,说说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使用器材的方法和注意点。问:

实验的时候我们该注意点什么?

4)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小组共同制作"环形山"。

5)交流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问在造山的过程中,要怎么做才能模拟的比较像。

3.提出环形山形成的假说。(1)交流小组中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来推。

断)4.阅读资料--环形山的成因。(投影出示)(1)阅读教材中的环形山的成因资料。

2)说说目前科学家们对环形山的形成有哪些推测,对此有什么看法。(3)你还要修正自己的推测吗?

5.如果有一天,你登上了月球,你会去寻找怎么样的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那么你找到了这个证据,你能下结论了吗?

小结,学习了这堂课,你在推测一个事物的形成原因上有了哪些进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我们来造 环形山 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环形山 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宇宙 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 环形山的成因。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 环形山 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 环形山 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1

我们来造 环形山 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环形山 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宇宙 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 环形山的成因。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 环形山 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 环形山 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

我们来造 环形山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我们来造 环形山 一课位于教科版科学课本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课,第51页。是一节观察 模拟实验课。二 学情分析 通过近四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动手实验 科学 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不错的基础。但实验课会有一部分学生按耐不住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