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小结

发布 2024-03-02 16:30:05 阅读 6955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生字。课堂上,教师在教完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说几句话,或者编一小段对话。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生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掌握运用所学汉字,不断认识新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记字、识字、巩固字。

4、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掌握生字。写作教学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生字,在运用中掌握。练习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初学者可造句,用上新学的字词;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用学过的新词写一段话;进行比赛,看谁新词用得多,用得好。这样,学生对字词的记忆更深刻,进而扩大识字的天地,巩固识字教学。

当学生学完《雷锋叔叔,你在**》以后,训练学生仿写了,写出了意想不到的优美儿歌。如:邓钧宜同学的仿写:《雷锋叔叔,你在**》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 你在**?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沿着长长的铁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 你在**?

铁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帮助丢票的母子买票。

听,那火车的嘟嘟声,正讲述着他的故事。

我把这样优秀的作品在全班讲评,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为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趣味性强。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边参观边引导识字。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为每个学生做一张精制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记住每个同学的姓名,检查看谁记得最快。

创设识字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识字,如: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录音机等都贴上生字卡片,让学生看到什么记住什么。社会是个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

可编成故事:一座小山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学习汉字,可以把它想象为一幅图画、一个动作、一种神态、一种心理活动、一个热闹场面、一个故事情节等,都是学习汉字的资源,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实验教师:蔡永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 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