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布 2024-03-07 21:50:14 阅读 3108

附件十一: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能够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存在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异常气象条件: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随着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数量、浓度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或突发事件导致作业现场有害因素严重超标达到引起人体健康损害时,可引起急、慢性职业病,如各种急慢性职业中毒、各种急慢性辐射病、电光性眼炎、中暑等波及作业现场人群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当某些毒物或粉尘作业场所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一旦引起某些化学反应、或遇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可能引起**,导致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事故。而某些有毒有害气体随空气播散后可能引起其他人**生中毒。

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危害事故有:

1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可因作业场所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有关人员未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事故原因明确,能够及时修复,无人员死亡或发生急性职业病在10人以下。

2重大职业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危害事故较难。

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

且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或者有人员死亡,事故原因不明,需外援措施。

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2.1 有效预防原则。

参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人员应及时、主动了解应急救援的真实情况和工作要求,以减轻职业危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2.2 紧急救援原则。

参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安全救护、医疗卫生队伍和人员应分工明确,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达到迅速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 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 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 联系,取得救援。场 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四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1 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粉尘 噪声 高温 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种类有 ch4 co co2 no2 so2 h2s等。以上粉尘 噪声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影响较大,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测和管理工作。二 粉尘。矿井粉尘对工人的身体的影响也称矽肺病。...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方针,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结合我矿生产实际,制定本预案。一 职业危害事故汇报程序1.矿内事故汇报程序。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现场人员在第一时间汇报调度值班调度员 汇报事故地点 时间 事故原因 危害程度 伤及人数 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