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布 2024-03-07 21:55:14 阅读 9319

目录。1 预案制定目的 2

2 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 2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员和职责划分 2

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

5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5

6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6

7 医疗救护 6

8应急救援保障 7

9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7

10 事故应急救援中止程序 8

11 应急培训计划 8

12 演练计划 8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订本预案。

通过对公司职业危害的辨识,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煤尘、焦尘)、高温、噪声、煤气、氨水、粗苯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和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3.1 应急救援组织。

3.1.1 公司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见附件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处,负责日常工作。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管理总经理杜亚麟任总指挥,安全副总经理郝贵星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如副总经理不在,由安全员长**指挥。

指挥部设在安全处。

3.1.2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专业对口、便于领导的原则组成专业组,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并根据人员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确保应急救援组织的落实(见附件2:

应急救援各专业组成员名单)。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员和部门。

3.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3.2.1 负责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修订。

3.2.2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演练。

3.2.3 检查、督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3.2.4 事故发生时组织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3.3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3.3.1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启动和终止应急救援预案。

3.3.2 组织、指挥各应急救援专业组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3.3 协调应急救援人员、器材、物资,制订应急救援方案。

3.3.3 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3.3.4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4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分工。

3.4.1 总指挥:组织、指挥、协调公司的职业并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4.2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实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4.3 通讯联络组:由安全处组成,负责事故情况通报;各专业组之间的联系和对外联络。

3.4.4 安全保卫组:以保卫处人员组成,负责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3.4.5 医疗救护组:以办公室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转院护送工作。

3.4.6 物资运输组:由公司办公室组成,负责车辆调配及抢险物资的运输、**工作。

3.4.7后勤物资保障组:以**处负责抢险、抢修、救援物资的**和采购;受伤、中毒以及救援人员的药品、生活必需品的**。

3.4.8抢险抢修组:生产车间组成,负责抢险、抢修。

4.1 报警**。

报警、通讯**见附件3(公司**表)。

4.2 值班制度。

公司安排昼夜至少有一名副处级以上人员值班,保卫处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应急报警时有人接警。

4.3 报**式。

事故报告可以利用口头、**的方式。

4.4 报警责任。

4.4.1 任何人发现事故时都负有报告事故的责任,不论事故发生地点是否被管辖,或是否为本岗位员工。

4.4.2 事故报告不存在越级,紧急情况下员工可以直接报告公司领导层,甚至区安全监督管理局。

公司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有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和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5.1 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

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漏、防护用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未及时巡查,未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5.1.1接到报警的安全副总经理根据事故性质、波及范围、人员受困、中毒、**程度等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5.2 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5.2.1接警安全副总经理认为经过一般处理不能控制时,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时采取措施尽力控制事态范围。

5.2.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启动本预案,组成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5.2.3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本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相关专业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5.2.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和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救支援。

5.2.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

5.2.5.1 在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处、办公室及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订防范措施。

5.2.5.2由生产车间和发生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5.2.6指挥部应根据所掌握的事故基本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1 人员撤离。

6.1.1事故发生时,除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外,无关人员应该尽快从事故现场撤离。

6.1.2 撤离时要听从指挥,避免慌乱,按照指定的方向、路线撤离。

6.2 人员疏散。

6.2.1 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影响可能向四周扩散时应立即组织员工撤离生产区,必要时还应组织全公司范围紧急撤离,6.

2.2 如遇特大事故,应由指挥部向临近四周的单位、居民、行人、车辆发布疏散信息,并引导向安全区域疏散。

7.1 现场救护。

7.1.1 参与现场救护的医疗救护组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7.1.2 当事故现场中毒及受伤人员多时,救护人员要分工合作、任务到人、职责明确。

7.1.3 为了避免现场救护工作杂乱无章,救护人员事先应设计好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事故所应采取的现场救护方法。

7.1.4 对现场救护处理后的受伤、中毒人员,应做到1人1账,建立交接手续,将基本情况、初步诊断、处理措施明确记录,并挂到伤病员胸前或手腕上,便于识别及下步的诊治。

7.1.5 公司平时应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以备急需。

7.2 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人员的转送。

7.2.1 合理安排车辆:在救护车辆不够的情况下,对危重病人在有医疗监护的情况下,安排急救型救护车转送;中度伤员安排普通型救护车转送;轻度伤员可安排其它车辆集体转送。

7.2.2 合理选送医院:

转送医院时,应根据受伤、中毒人员的情况及医院的技术力量和距离有针对性地转送,先到人民医院,如果重的到工人医院,避免再转送,但应避免因一昧追求高标准的医疗条件而延误抢救时机。

7.2.3 受伤、中毒人员送到医院时,护送人员应向医生介绍每个人的受伤、中毒情况,所中毒物种类,以便医院尽快制订**方案。

8.1 内部保障。

8.1.1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8.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检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完好状况,发现损坏时要及时修复,发现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8.2 外部救援。

8.2.1公司发生自身不可控制的事故时,可以紧急向安全主管部门求助。

8.2.2 如果事故大到难以应对,可向**请求协调应急救援力量给予支援,亦可向社会请求支援。

9.1 轻微事故由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处理,不启动预案。

9.2 小事故首先由接警安全处人员组织事故发生部门、生产处、办公室进行应急处置。

9.3 接警安全处人员认为经过小范围处理不能控制的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启动本预案。

9.4 应急反应流程见附件4:事故应急报警、反应流程图。

10.1 受伤、中毒人员得到基本处置,事故状态得到控制后,经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办公室和事故发生部门检查确认后,由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救援。

10.2 中止应急救援后应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得到正式事故信息的周边社区人员,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11.1 新员工进入公司后的职业健康教育计划中应包含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响应内容,包括可引起职业病的危险化学品、电焊烟尘、的性质及其危害后果;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状态时如何逃生、自救和互救;应急防护设施的使用等必备知识。

11.2 每年员工再培训时应安排事故案例介绍和分析,特别是本企业、邻近企业的事故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11.3 对应急救援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应该安排更进一步的应急响应培训内容。

12.1 每年由公司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演练之前应编制详细的计划,安排经费,落实责任,保证演练的效果。

救援人员应按专业组分工,以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为目标,并使每位员工具备发生事故时自救、互助和逃生的能力。

12.2 应急救援演练应邀请**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观摩、指导,听取意见。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 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 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 联系,取得救援。场 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四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1 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粉尘 噪声 高温 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种类有 ch4 co co2 no2 so2 h2s等。以上粉尘 噪声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影响较大,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测和管理工作。二 粉尘。矿井粉尘对工人的身体的影响也称矽肺病。...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十一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 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 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能够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存在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