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布 2024-03-07 21:55:14 阅读 7254

当发生以上事件时,应迅速启动预案,控制危险源,避免产生更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火灾事故的处置。

当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最先发现人员,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呼叫。

最先发现人员迅速通知就近第二人迅速报警(火警**119。报警时,应说明火灾的具体地点、火灾类型、行走路线等);报告总值班人员。

总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下达应急救援的指令,同时发出报警,通知指挥部成员到场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

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应佩戴好相关器具(防毒、防火、灭火器),首先查明是否有中毒或被围困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困人员脱离现场。

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命令各应急分队开展救援。

治安队到达现场后,应做好专业消防队入厂的一切迎接准备,并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任务。

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指令,进行管道分割、堵漏及物资抢救工作,减少或削弱火灾波及范围。

后勤**及运输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任务,进行物资抢救及生活物资的**工作,确保抢险、抢救物资的及时**。

当火灾得到彻底消除,消防应急分队应在总指挥的统领下进行现场清理,保护火灾现场,防止死灰复燃。

火灾后,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救援程序运行总结等工作,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的运行质量。

六、信号规定。

公司救援信号规定:******。

总值班**:136***

消防火警**:119

医务急救**:120

总指挥姜英军:155***

副总指挥姜旭页:136***

七、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备、有条不絮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责任制和各项制度是必要的。

1、落实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按照专业分工、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年中,应根据人员变化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和补充充实,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定期组织救援培训和学习,各队按照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不少于2次,以提高指挥和救援能力。

3、对全公司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救援、自救等应急处理教育。

4、对各关键岗位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确保相关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并贯彻执行。

5、建立各项制度。

值班制度。公司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必须有一名总值班人员在岗,以确保发生事故时得到迅速响应。

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确保一旦危险发生时各方面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领导小组成员和应急救援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情况。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 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 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 联系,取得救援。场 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四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1 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粉尘 噪声 高温 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种类有 ch4 co co2 no2 so2 h2s等。以上粉尘 噪声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影响较大,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测和管理工作。二 粉尘。矿井粉尘对工人的身体的影响也称矽肺病。...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十一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 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 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能够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存在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