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教研工作经验交流

发布 2024-03-19 06:15:13 阅读 8790

凸显特色深化教研。

—开县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材料。

开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市教科院的指导下,依托我县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借助我县成为“重庆市2015年‘国培计划’项目县”,的优势,我县小学数学教研注重夯实常规教研,突出特色教研,一年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主要教研活动的开展汇报如下:

一、做实国培送教,促成培训双赢。

从2015年10月开始我县小学数学成为了“国培送教下乡项目”,选择了中和、临江片区100名一线农村有潜力的教师,每个月培训4天。整个送教培训,组织严密,学员反响强烈,培有所获。突出了六个特点:

前置性研修、主题式课程、小组化教学、互动式培训、行动中反思、双向性评价。

一)前置性研修。

每位学员在岗实践阶段要完成三方面任务:一是培训前老师布置的针对培训内容的专题作业。二是结合下次培训专题,提前撰写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内研课磨课,培训时,与名师同课展示。

三是结合上一次培训专题,在学校或教研组举办一次小讲座,上一堂汇报课。

二)主题式课程。

根据调研诊断的典型问题,提炼出乡村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并转化为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构建课程体系,比如,小学段基于“有效课堂的实践策略”的培训目的,针对性设计了四个专题:一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二是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三是课堂教学板块的建构与实践;四是课堂教学效度的检测与弥补。四轮送教每轮依次聚焦一个专题。

各专题“切口小、立意高”,直击教师教学的核心素养,做实做活有效课堂。

三)小组化教学。

每班50名学员,每班配1名班主任和5名来自一线的优秀辅导教师。实行abc协作机制,a角(培训师)做培训,b角(辅导教师)做转化,c角(班主任)做管理。辅导教师全程参与培训,负责本组的课例研究、磨课研讨、交流展示、过程管理和学员个性化指导。

四)互动式培训。

每轮送教都分为专题讲座、示范引领、课例研究、交流展示、总结提升几个环节,除了1-2个专题讲座、1-2节示范课外,其余都是学员的实作训练。课例研究、磨课研讨时,学员相互指导,辅导教师逐一点评,组内展示人人参与,班级展示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员代表与名师同课异构,并对学员磨课与展示全过程进行及时性、针对性指导评价。学员在学中研、研中做、做中改,实现“学、研、做、改” 合一 ,学员参与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

五)行动中反思。

培训、反思、物化”是开县送教培训必须执行的三个过程。因此,“班级每天一份简报,学员每个专题一份研修报告,培训师每周一篇反思,进修校每轮一次总结”。反思物化行动,有效保证了国培“送教下乡”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六)双向性评价。

所谓“双向”评价,一是培训者对学员的过程评价,二是学员对培训者的满意度评价。

学员过程评价主要包括“训前作业,训中效度,训后转化”三个方面。培训团队满意度评价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指导能力,讲座水平”三个方面。学员对教师,教师对学员的双向评价,促成了互动共赢机制的有效形成。

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开县教委专门出台了培训考核文件,将培训考核、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直接与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挂钩。

二、学科带头人培训,凸显学科精英。

从2015年10月10日开始,我县小学数学准备历时一年培训全县78名数学学科领头人。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引领县域课程改革,成为“善上、善导、善评、善研、善写”的综合性“数学本土学科专家”。是为开县培养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未来教育家的专项行动,是为培养一个学校,一个片区,全县及至重庆市级的学科带头人的系统工程。

县教师进修学校特别重视,整个培训目标明确,师资精干,要求严格,入选条件过硬。整个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学员遴选标准高。在全县范围内2000多个数学教师中,遴选本科学历、已评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名师。参加本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或说课竞赛获得县级三等及以上奖励,或有文章公开发表,或获得县级征文二等及以上奖励,或有已结题的主持的县级或主研的市级科研课题。

最终78名数学教师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

二是培训内容引领高。我县除了聘请县域内的教育专家以外,还将在全市聘请学科专家,课程设置既有基础的课程理论,教育通识,教育写作,也有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数学文化,卓越课堂建设等专业课程。

三是考核评比要求高。考核定下了“硬作业”:从培训之日起,至少要获得全县赛课二等奖或全县示范课前十名,**至少在市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课题至少主持一项县级课题或主研一项市级课题。

同时注重每个阶段的过程考核,坚持成熟一个,考核一个,采用分段验收,不搞集体合格。

三、推进课例研修,引领校本教研。

为了有效推进开县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适应新时期教研工作转型,促使“课程领导力建设”在“课例研修”中落地生根,结合“开教发〔2015〕31号”文件要求,我县小学数学从2015年12月开始在全县率先利用“课例研修”的方式,深入引领校本教研。

一)成立开县“课例研修”工作组。

成立教研员为组长的全县课例研修工作组,组员从全县各个片区学校遴选。工作组采用“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学科“课例研修”为抓手,推进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分解与落实。

体验“课例研修”,理解其意义,明确其结构,突出其环节,落实其要求。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学会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学会开发课堂观察工具,学会有效地“二次建构”教学,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落到实处。建立以教研员为组长的学科“课例研修”组,制定县域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借县级研究展示平台,物化研修成果,培养一批研究型学科教师团队,服务全县的学科教学。

二)引领各校开展“课例研修”

校级“课例研修”原则上每学期至少进行二次。每次活动要有四个环节:基于“问题”确定主题,研制观察量表;设计教案,课例初上,观课建议,课堂重建;课例再上,对比观课,呈现变化;撰写研修报告,形成规范材料。

每次“课例研修”至少12课时,可以集中两天完成,也可以分散到四周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1.学校“课例研修”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本学科的教导主任或学科大组长担任副组长,各年级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作为成员。组长在人员组织、活动安排、物资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副组长具体负责开展每次“课例研修”活动,所有成员参与“课例研修”全过程。

2.学校“课例研修”提倡“体验式参与”,采用分组围坐合作研讨的方式。要有自然、自主、自由的研修氛围,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研修效果,形成开放、包容、求真的研修文化。

3.每次“课例研修”要以研修报告的形式,及时上报材料,报道活动过程、反映认识交锋、呈现研修感悟,让参与者体会研修乐趣。

三)举办全县课例研修展示活动。

为激发各校课例研修热情,营造全县课例研修氛围,由教委和进修校搭建全县课例研修展示平台,采用申报制,成熟一个,考核一个,分批展示,每期搞县级层面的现场展示活动一次,从2016年4月开始。在2016上期3月底前上交校内课例研修资料到进修校,进修校再择优选取现场展示学校。

1.现场展示。

展示内容为基于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例研究(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素材开发、工具开发、师生关系、作业设计等)。展示形式为:现场上课,课例评析,现场研讨,作品展示,现场答疑等。

2.网络展示

利用开县教师进修学校**可开辟“课例研修”专栏,各校可以呈现校内开展的课例研修材料。宣传学校“课例研修”取得的成果。

四)树立“课例研修”成果意识。

树立成果意识是为了促进“课例研修”的过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是对参与者的最大认可,同时成果意识也可以“倒逼”研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现“课例研修”效益最大化。

1.收集“课例研修”中同一主题的前后教学课例,加以数据分析,编辑《开县“课例研修”之主题课例分析对比》

2.收集“课例研修”中编制的各类课堂观察量表,筛选出适合全县城乡学校的“通表”,供各校参考使用。在此基础上,编制《开县××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3.收集“课例研修”中各校的优秀课例,录制成光盘,发放到各校供教师**学习。

4.收集“课例研修”参与者撰写的研究**,集中进行县级评比,将获奖**编辑成《开县“课例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总之,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大量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课题带动为抓手,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教研共同体”建设,助推我县的教学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教研工作经验交流

学校教研工作的五个着力点。十年教学,三次教研活动,如此状况,不知还会不会是现在某些学校的真实写照,某些老师的真实经历呢?学校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然后才能引导学生的发展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决定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是教师 学校一流的硬件,三流的教师,不可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反过来,三流的硬件,一流...

工作经验交流

交流发言稿。管理经验交流,本人确实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与各位分享,实在抱歉。自从在担任教学管理工作到今天为止,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只有困惑。借今天这个机会,希望各位能给予帮忙。我承认,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是做了许多事情,但是,不足之处太多,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这几年的工作情况作一下反思吧。要履行好教导...

工作经验交流

我是来自法语系08级商务法语2班的应届毕业生周影,从2011年2月到5月在辽宁营口信合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做了4个月的实习销售助理。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实践,我对销售行业,特别是家居类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我个人便捷方法。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 想法,我现总结如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