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十

发布 2024-03-21 12:05:01 阅读 1339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惩罚。c.负强化。

d.消退。3.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教育起源说是教育的(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风格。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儒家思想认为( )相脱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加涅。c.奥苏贝尔。

d.苛勒。7.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

a.孟子。b.孔子。

c.荀子。d.墨子。

8.把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著名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d.施泰因。

9.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10.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11.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

a.卢梭。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2.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信。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13.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古尔曼。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皮亚杰。

14.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现象是下列哪一种心理问题?(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1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

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

d.后天学习。

16.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

a.莫依曼。

b.桑代克。

c.推孟。d.贾德。

17.( 年,科举制被废除。

a.1904

b.1905

c.1911

d.1912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 )

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变通性。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常指的是意志行动中的( )

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

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2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2.( 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3.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体制,说明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24.测验的( )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2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参考书。

2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1:1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27.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 )

a.专门职业。

b.职业。c.技术。

d.行业。28.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2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30.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强烈。b.较弱。

c.微弱。d.中等。

31.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32.“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

a.个体差异性。

b.均衡性。

c.顺序性。

d.可变性。

33.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34.( 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35.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36.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3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8.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

a.道德情感不深。

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意志力不够。

39.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40.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强化物是( )

a.一级强化物。

b.二级强化物。

c.正强化物。

d.负强化物。

二、填空题。

4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__长期性、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42.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43.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师应该___

44.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和 __计划。

45.__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4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47.心理现象分为 __和___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

49.__是体现人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

50.学校要尊重学生的 __不得开除学生。

三、简答题。

51.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5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

53.小明上小学一年级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五年级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

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

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

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还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

**,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54.寒假过去又开学了,五年级(3)班郭老师在学生报到注册的时候,又强调了发型问题。但三天过去了,班里的男生苏某还是留着长发。

一天中午放学后,郭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老师给全班同学提的发型要求你知道吗?这也是全校统一的要求,你知道吗?

”“知道。”学生低声回答。“知道,为什么还不动?

”声调里郭老师带着几分生气。“我家里不让理,我也没办法。”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

就这样,师生对话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最后,郭老师拉开抽屉拿出一把剪子,嘴里说着“那我替你理吧”,话到手到,苏某中间的一缕头发被剪了下来。苏某一边护着,一边说:

“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说完跑出了办公室。苏某回到家时,其父正在喝酒,看见儿子捂着头进来便大声喝问,以为儿子又在外边打了架,惹是生非。

其父听完事情原委后便借着酒力,怒冲冲地跑到学校兴师问罪。郭老师开始还较理智,后来则破口大骂,让在场的老师都目瞪口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郭老师与苏某家长的做法是否妥当?他们的做法违反了什么法律?

2)你觉得家长应如何处理这类事件?

五、写作题。

55.请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不少于。

参***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参***:c

参考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2.参***:c

参考解析: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3.参***:d

参考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4.参***:d

参考解析: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5.参***:d

参考解析: 题干是说脑力劳动者管理别人,而体力劳动者只能是被别人管理。这体现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倾向。

6.参***:c

参考解析: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7.参***:b

参考解析: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理论和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8.参***:b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共五套

一 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九

一 单项选择题。1.教师资格是依据 制定的。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2.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其思维 越高。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3.学校德育对政治 经济 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