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共十套

发布 2024-03-21 12:05:01 阅读 9979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h时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时注意。

2.对班级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b.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c.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d.课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

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 )

a.客体客观性。

b.主体客观性。

c.客体永恒性。

d.主体永恒性。

4.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不包括( )

a.同理心。

b.感召力。

c.真诚一致。

d.无条件积极关注。

5.科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和参观法。

b.演示法和讨论法。

c.讲授法和讨论法。

d.演示法和讲授法。

6.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性差异评价。

7.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必要的财产经费。

b.依法成立。

c.名称、组织和机构。

d.独立承担责任。

8.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皮亚杰。

d.卢梭。9.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10.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d.惩罚。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12.冬天上课,某学生既怕冷不想起床,又怕受到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性教育和( )两项任务。

a.补救性教育。

b.维持性教育。

c.保健性教育。

d.成长性教育。

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

a.定势。b.正迁移。

c.记忆。d.负迁移。

1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对智力的影响。

a.学校教育。

b.社会实践。

c.遗传。d.家庭环境。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7.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

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8.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了人格的(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

19.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 )

a.自主感对羞怯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1.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直观类型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抽象直观。

d.言语直观。

22.1879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a.冯特。b.桑代克。

c.华生。d.特曼。

23.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24.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抽象直观。

2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26.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 )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a.学科中心。

b.活动中心。

c.实践中心。

d.管理中心。

27.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动发展。

b.自由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主发展。

2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b.铁钦纳。

c.詹姆斯。

d.罗杰斯。

2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3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31.因材施教的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3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独创性。

c.指向性。

d.变通性。

33.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34.在学习中。既不想读书,又怕考不及格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5.卓林每天从事拧螺丝的工作,时间久了后,他学习别的操作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是因为什么迁移的作用导致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36.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38.罗杰斯认为,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

a.认知和情感。

b.认知和意志。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人格。

39.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

a.相同。b.不同。

c.有时相同。

d.基本一致。

40.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41.促进动作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

a.具备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

b.具有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c.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d.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4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写字。b.阅读。

c.绘画。d.运算。

43.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 )

a.选择中等难度任务。

b.选择难度大的任务。

c.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能力强。

d.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4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d.知行统一。

45.智力差异分为( )

a.种族差异。

b.个体差异。

c.群体差异。

d.认知差异。

46.有关终身教育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是个体从小学到大学不问断的学校教育。

b.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c.终身教育的影响扩展到学习者的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的所有方面。

d.终身教育求助于学校、家庭、社区、书籍、出版社、剧场等。

47.课程标准性质包括( )

a.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b.对全体学生的最高要求。

c.服务于评价。

d.作为国家管理课程的基础。

48.在德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有(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49.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

b.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

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

50.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某类学生选择成功率为50%的任务,那么对他们来讲,可能的情形是( )

a.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

b.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增强其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愿望。

c.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会下降。

d.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降低其动机。

51.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 )

a.内隐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外显记忆。

52.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a.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b.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c.教师劳动的成效性具有滞后性。

d.教师劳动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5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机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以人为直接对象。

b.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c.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教育义务。

d.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

5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a.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b.学生的经验世界是丰富的、差异的。要注重学生的先前经验。

c.学习是主动建构的社会性过程,也是“刺激一反应”的简单过程。

d.教学时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而不是传递客观的现成知识。

55.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张无为而治,无条件地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这种管理风格不属于( )

a.**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组织型。

三、填空题。

56.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___它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57.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

59.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共五套

一 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九

一 单项选择题。1.教师资格是依据 制定的。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2.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其思维 越高。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3.学校德育对政治 经济 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