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吴承恩简介

发布 2024-05-06 06:10:11 阅读 6591

吴承恩。

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安庆。

中国杰出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集《》已失传。

吴承恩的外甥孙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

大明弘治十三(1500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嘉靖八年(1529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家中富裕安养归去。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奋好学外,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或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学术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论,有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西游记》以唐代玄奘法师赴天竺学习佛教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治国的政治理想。**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语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伟大的日子》习题

伟大的日子 习题。1 基础题。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日子的生活地等待 的鲜花的阳光地跑。2 综合题。1 词语积累卡。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众说前 后顽 不 一 一风 浪 斗 昂 功 无舍 取无策 不息举双妙 肖。2 选字组词。鱼渔。舟 火花 米之乡。业钓网 利漂。狭峡侠。谷 窄 客长山 3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7 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案。一 呼出口号,直接疑题 板书课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齐读课题,问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所描述的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2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 我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三 深读课文,发现。1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在...

语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小抄写员》习题第二课时

小抄写员 习题。一 基础题。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余 夫卑 京2.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解释。熟 成熟,植物的果子长成。程度深 习惯 常见 知道清楚。1 原来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2 熟了的葡萄像一颗颗玛瑙。3 我每天从这儿经过,这条小路我熟得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