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

发布 2024-05-06 09:25:12 阅读 4155

第五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数学书64页——65页教学目标:

1、经历回顾、复习、整理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的过程。

2、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能解决有关比和比例的简单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那些?1、从24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请写出三组。小组交流:引导全员参与。

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请你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例子。

3、在以前的学习中这部分你什么知识学得最好?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觉得还有疑问呢?(板书课题:比和比例总复习)

二、复习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比的意义。

出示:根据信息写出比,并思考比的含义。〔复习比的意义〕

我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

2)某人骑自行车,15千米的路程,用去30分钟。2.回顾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4∶7==(比较比、分数、除法〕根据学生回答多出示下列**:

比除。被除数÷(除号)法分。

分子数。线)

母数。(分数分。

分数是一个数。联系。后。

前项。(比号)

项除。除法是一种运算关系。

区别。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

页例题,学生自己读题,说一说药粉和水的比,自己完成。

问题(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2)、(3)全班交流结果。

练习: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2)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3小时,乙车行完要2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

3)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它们的面积比是1:4,周长比是1:2。()

4)为什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可以是“2:0”呢?4.

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并整理成下表回顾情景,该班男女生的人数比。(20:25或4:

5)20 : 25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比是( )

求比值。一般方法结果。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除以后项。

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

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

以相同的数(0除外)

练习:1)按要求填表。

200:2525分钟:1/3小时。

求比值。化简比数。

2)2: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4.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区分比和比例意义。比。比例。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或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做比例。的比。

基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同的数。

于两个内项的积。

性质。0除外),比值不变。

2)如果a×3=b×5,那么a:b=()

3)小组合作,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展示学生成果,并说出如此整理的理由。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含盐率是10%的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2)如果a:4= 0.2:7,那么a =(

3)从36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并用比例的性质检验()。

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使老师和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1.说一说,议一议。

1)通常情况下,12周岁的儿童头发与身高的比是2:15。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是2:1。

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质量的比为2:3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速度的比是40:57。(2)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

一幅军事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一幅青蛙解剖图的比例尺是10:1。

一种微型电子元件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00:1。

可联系实际,改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2.你能想办法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说说你是运用了那些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独立**,汇报交流。)⑴利用影子⑵利用反射⑶利用标杆。

3.(1)一种盐水,盐的质量是水的25%。现有5克盐,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2)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4。现有5克盐,要配置这种盐水,需加入多少克水?

4.加工一批帽子,已加工10000顶,占总数的20%。还有多少顶没有加工?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此题,并说出你的想法。四、课堂总结,评价自己。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五、课后练习。

答案:书上65页第1题,独立完成。第2题,(1)5,3(2)4/35第3题(1)12:3,4(2)28:2,14第4题(1)反比例(2)4次。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通过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建构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 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较熟练的对两个量进行判断。3 体会对应思想 比较思想 正比例关系的函数思想。2.思维目标 判断量与量之间相关联 给数量名称赋予数据并计算 确定比值之间的关系。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用正比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下册39页 40页,练习七第 题。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比较 判断 归纳等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 培养同学们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同学们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用表示变量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5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苏教版

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课时6 5总课时总第 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通过数量关系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思维能力。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教学课件。二次修改 旁注。一 复习引入。1 正反比例的意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