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苏教版

发布 2024-05-06 09:25:12 阅读 411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总复习,正、反比例的判断。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使学生“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能够比较有条理的叙述判断过程。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从生活发现数学。

有一些桃子,吃了一些,还剩多少。引出“两个相关联的量”(二)导引**,由表及里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

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

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

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尝试归纳。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时间(时)

1.出示供学生自主**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板书关系式)。

3.在发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引出反比例概念(板书“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从生活原型中逐步抽象,从已有概念中衍生,从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迁移等,都是建构数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有了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反比例意义的学习应更加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这样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过程中经历反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对比**,把握本质规律。

1.将例1、例2教学时**发现的内容用多**呈现出来,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本质。

多**呈现:

例1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例1中路程和时间相依互变,速度不变,例2中速度和时间相依互变,路程不变,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学生从变中看到不变;例1中速度是不变量,例2中路程是不变量,同样都有不变量,例1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而例2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学生从不变中看到变。变与不变关键要抓住本质——“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对比**活动旨在让学生把握概念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认知结构。

]3)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达式对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

启发学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正比例y/x=k (一定)”,反比例x×y=k(一定)”。概念符号化在概念教学中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之一是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学生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为:感知具体对象阶段、尝试建立表象阶段、抽象本质属性阶段、符号表征阶段、概念运用阶段。在符号表征阶段,学生尝试用语言或符号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本阶段教学是概念符号表征阶段,在这个阶段之前,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属性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开始尝试用符号对正比例、反比例进行概括。“y/x=k (一定)”,x×y=k(一定)”,是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抽象表达,是揭示正比例、反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3.组织对比性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⑴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⑶王老师的体重和身高。⑷面积一定,长和宽。

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4.正、反比例的拓展练习。

2、小明买9本练习本花了4.5元,如果买同样的练习本20本需要付多少元?(用比例解)解析:

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的比例关系。解:设20本需要付x元。

4.5:9=x:

209x=4.5×20x=10

答:买同样的练习本20本需要付10元。六、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5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苏教版

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课时6 5总课时总第 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通过数量关系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思维能力。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教学课件。二次修改 旁注。一 复习引入。1 正反比例的意义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6正比例和反比例 6 苏教版

精品资料欢迎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 复习 1 提问 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怎样判断成什么比例?二 学生分组练习。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 第一组 学生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盐的总量一定,盐水总量和含盐率 车轮直径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5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苏教版

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5 课时6 5总课时总第 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通过数量关系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思维能力。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教学课件。二次修改 旁注。一 复习引入。1 正反比例的意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