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2列子两篇长春版

发布 2024-05-07 21:10:13 阅读 6410

列子两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2学情分析。

小学生学文言文,会有畏难心理,觉得“之乎者也”的文章枯燥而乏味,本节课我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文言启蒙教育,从而培养和积淀学生文学素养。3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2.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薛谭学讴课前交流。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创设古韵氛围,激发学习欲望:1.老师这有几个成语,我们来看看。

2.这些成语都和什么有关?谁来读?一起读一读。这些成语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3.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艺术瑰宝,不但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揭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读生字“讴”.

“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出学习古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给“讴”组个词。讴歌:

歌颂,赞美的意思。谁能说说题目意思?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第1页。一)列子简介:

1.这是一篇文言文,你知道作者是谁吗?根据课前预习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2.师:它选自于《列子》一书,作者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思想家,名叫列子。

列子,你并不认识他,可是我们却读过他不少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纪昌学射》等。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再和他来一次亲密接触。(二)读通。

1.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3.要想读好课文,得先把生字扫除干净。课件出示生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指名组词领读。

4.把这几个字送课文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5.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注意什么呢?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师带**范读。6.自己练习读一读。

7.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8.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好不好?

9.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默契,我读前,你们读后,好不好?跟紧老师,别掉队啊!(三)读懂。

1.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要想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

2.同学们总结的真全面,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你就运用这些方法自己来了自学课文,遇到疑难词句做上批注,一会我们可以讨论。4.

谁来读一读温馨提示。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吗?

6.课文短短三句话,51个字,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三、诵读课文,读出韵味,读出体悟。(一)学习“薛谭学讴于秦青”

1.文中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薛谭学讴于秦青”。这句话告诉我们()。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飞卫学射于甘蝇。这两句话中的与“于”都是。

第2页。跟,向的意思。

3.同学们能用这种句式表示我和大家的关系吗?(二)学习“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1.薛谭在学艺的过程中行为有何变化?在文中圈出有关词语。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辞归——求反。

3.薛谭为何辞归?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指名说。课件出示: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4.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中有2个一样的字(之),人们常用“之、乎、者、也”来形容文言文的特点,就是因为它们在文言文中用得特别多,这两个“之”字的意思一样吗?

5.你还发现了什么?

6.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那些诗句:

7.指导朗读: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薛谭并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啊!

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评价一下此时的薛谭?骄傲时是怎样的表现?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齐读。

三)学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面对薛谭的辞归,秦青是怎么做的?2.看到“于”字,你会想到哪句古诗?

3.怎样的声音才能“声振树林,响遏行云”?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4.“响遏行云”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成语,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声音嘹亮悠扬,声音极具震撼力。其实还有许多古诗中都大量使用夸张的手法。

5.此时此刻,秦青是一腔离愁,满怀不舍,他多想挽留啊,可是看着薛谭技艺未精却骄傲自满,秦青没有责备,只是与其苦苦挽留,不如用歌声感化,于是(引读全句)从他的举动你感受到什么?(身教胜于言教)6.

多愁自古伤离别。你能想到哪些离别诗。(1)课件出示离别诗:

2)我觉得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歌最能代表秦青的心声,大家一起听一下,**歌曲。当薛谭听到这首歌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他的变化?

(四)学习“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第3页。1.课件: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2.“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那句诗?

3.“反”是什么意思?“求”呢?这些词语中哪个词最恰当?请求最恰当,谁能完整的说说这句的意思?

4.薛谭能幡然醒悟,虚心求学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深深地敬意齐读这句话,5.想象一下日后的薛谭会怎样去对待学习?

6.小组交流讨论——“终身不敢言归”。薛谭真的终身不敢言归吗?表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学不成名誓不归的决心。四、总结全文。

1.薛谭学讴这个发生在2019多年前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思考?2.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配乐。3.

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试试吧,不会背的可以看书。

4.教师赠诗。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再有一个月左右你们即将告别小学时代,升入中学,我有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板书设计:

薛谭学讴悲歌辞归求反学无止境。

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2列子两篇长春版

精品资料欢迎 列子两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3.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 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2学情分析。小学生学文言文,会有畏难心理,觉得 之乎者也 的文章枯燥而乏味,本节课我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2两小儿辩日 人教部编版

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生字词,理清脉络,理解文意。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这故事发生在 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不知名的小孩儿。板书课题,齐...

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2两小儿辩日 人教部编版

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生字词,理清脉络,理解文意。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这故事发生在 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不知名的小孩儿。板书课题,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