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 21莫泊桑拜师 第二课时 苏教版

发布 2024-05-07 03:30:09 阅读 4585

21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指点。

3.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刻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细读三次对话,感受二人的性格特点,了解怎样循序渐进地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莫泊桑拜师》。(齐读)

2.还记得莫泊桑拜师的原因吗?

3.(出示开头与结尾)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4.那学生怎么学的,老师又是怎样教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莫泊桑去聆听大师福楼拜的教诲。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指名学习提示:

读一读:默读课文的2-9自然;

想一想:在三次请教中,福楼拜分别教给莫泊桑哪些方法把文章写生动;

写一写:把自己的发现或感受划一划、写一写。

2.交流学习:

一)第一次请教。

1)谁来说说,莫泊桑第一次请教中,福楼拜教会了他什么方法?

2)怎样做才是“肯吃苦,勤练习”?

3)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次请教。

1)福楼拜还教他什么方法?

2)快速浏览一下,可以观察什么去写?

3)轻轻读一读,想一想:福楼拜是怎么教他观察马车的?

出示“富丽堂皇的车……装饰简陋走法一样吗?……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出示**:富丽堂皇的马车和装饰简陋的马车都来了,谁能为我们描述一下?

1(4)福楼拜不仅仅教他观察马车,还教他观察相关联的人物。

引读(马、赶车人)

5)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答案?

6)指导朗读:

三)第三次请教。

1)还教了什么方法?

贵在坚持”,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还教了他什么方法?

福楼拜是怎么教他写出不同人物的特点的?

看,这是文中的插图,你来猜一猜哪一位是福楼拜?怎么知道的?

谁来完整地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福楼拜!

3)总结板书,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老师?板书:善教。

四)感受莫泊桑的“勤学”

1)过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莫泊桑又是怎样学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全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2)集体交流:

全神贯注——勤学苦练。

专心——牢牢——烙印——烙印是什么意思?

出示,“烙”:就是指用烧红的铁器在皮肉伤烫印记号。这印记怎么样?

出示一组句子:莫泊桑就是这样专心地听着,用心记着老师所教的每一个方法。

3)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三、总结全文。

1)引读课文最后一节。

2)指读书中作家卡片。

3)欣赏马车片段。

4)1880年对莫泊桑是不寻常的一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羊脂球》一举成名,他有千言万语要对他的恩师说,假如你就是莫泊桑,当你把这本书送给恩师,会说些什么?

5)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一位的善教的老师——福楼拜,还有一位勤学的学生——莫泊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段文坛佳话,记住福楼拜和莫泊桑浓浓的师生情,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21莫泊桑拜师。

肯吃苦,勤练习。

勤学。仔细观察。

善教。坚持写作。发现特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21《莫泊桑拜师》提优班阅读特训苏教版

一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9分 莫泊桑拜师 一文着重写了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第一次求教是针对 指出要 第二次是针对 指出要 第三次是针对 指出不仅要还要 福楼拜的特点 莫泊桑的特点 a 有所收获 b 没有什么好写的 c 不生动 d 发现特点 e 仔细观察。f 勤学苦练 g 持之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第二课时冀教版

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2 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颁布了 森林法 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与动物的和谐相处。3 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教育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 豁达 开朗的生活态度。3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市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