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发布 2024-05-09 04:10:08 阅读 1582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背熟五首诗词,理解大意,领悟意境。

2.体悟作者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尝试写诗,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品味诗词中的优美意境,感受其隽永的意蕴及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词的情趣和意趣,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及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诗词风格和代表作。

2.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4.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进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1.背诵法。

2.讨论点拨法。

3.自主学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五首》。这五首诗词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杜甫的归心似箭,白居易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赵师秀等客之久的单调寂寞,李清照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辛弃疾的报国之志等,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请仔细阅读,领略诗词所特有的意韵。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有《杜少陵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作。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她的词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山居。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背景链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了河南、河北等地,“安史之乱”基本平定。这时,由于成都曾发生兵乱,杜甫正寄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当他突然听到大乱平定的胜利消息,又惊又喜,便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卖炭翁》本诗选自《白居易集笺校》卷三(朱金城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

”宫市,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太监)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深刻地揭露“宫市”的腐败本质。

约客》本诗选自《宋诗选》(张鸣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展示内心世界的小诗。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就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感,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孝宗淳熙。

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抚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词人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涕(tì) 鹧(zhè) 蓟(jì) 骤(zhòu) 襄(xiāng)

辗(niǎn)绡(xiāo)翩翩(piān)

2)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3)古今异义。

漫卷诗书喜欲狂(古义:随便地,胡乱地;今义:满)

初闻涕泪满衣裳(古义:眼泪;今义:多指鼻涕)

却看妻子愁何在(古义:还,再;今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浓睡不消残酒(古义:醉意;今义:用谷物、水果制成的含有乙醇的饮料)

应是绿肥红瘦(古义:指花;今义:像鲜血的颜色)

青春作伴好还乡(古义:春天;今义:指青年时期)

4)一词多义。

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动词,使人怜悯)

可怜无数山(动词,悗惜)

却却看妻子愁何在(副词,还,再)

却道“海棠依旧”(连词,表转折,但,可是)

5)词类活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西北望长安(名词作状语,向西北)

闲敲棋子落灯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落下)

毕竟东流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6)特殊句式。

倒装句。却看妻子愁何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却看妻子愁在何”)

江晚正愁余(主谓倒装,正常语序应为“江晚余正愁”)

三、朗读背诵。

先**朗读音频,再由老师范读,最后由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尝试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感、音韵美,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朗读复习。

二、抽生背诵。

三、整体感悟。

一)初步感知。

1.文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目说明了诗歌写作的起因。逃亡到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并以此为题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卖炭翁”,“卖炭”表明了主人公从事的工作,题目点出了诗歌描绘的主人公。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相传因后唐庄宗《忆仙姿》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书江西造口壁”即词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在江西万安西南)的石壁上。这首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2.分层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写听到消息时惊喜的情形。

颔联:写全家人高兴的情景。

颈联:写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尾联:写诗人想象还乡路线。

卖炭翁》第一层(开头到“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的外貌。

第二层(“卖炭得钱何所营”到“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的心理活动。

第三层(“夜来城外一尺雪”到结尾):卖炭翁的卖炭过程。约客》第。

一、二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并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第。三、四句:写主人耐心而又几分焦急地等着,无所事事,表达了失落的心情。

如梦令》第。

一、二句:写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三、四句:一问一答,表现女主人活泼的性格。

第。五、六、七句:采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上阕:控诉金兵的南下,对北方故土和抗金军民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下阕:表露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忧国忧民的愁情。

二)深层领悟。

1.如何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气势迅猛,确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诗人多年漂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又不能,就因为“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诗人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急欲返乡的心情。

3.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诗人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卖炭翁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苦难之中无以为计、遭受任意的掠夺、衣食无着的老百姓形象。诗人通过多侧面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首先是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将一个终日劳作、外表憔悴的老人形象展现了出来;其次是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将老人的复杂心理描摹得十分准确生动;再次从行动上进行描写,“晓驾炭车辗冰辙”“市南门外泥中歇”,将卖炭翁起早摸黑,辛苦劳作的情形描写得十分具体生动,以上种种都将卖炭翁身心之苦表现到了极致。

最后的“惜不得”,则表现了老翁希望破灭后的无奈和悲哀。老翁承受的苦,既来自艰辛的劳作,更来自宫使的霸道,善良的百姓被逼上了绝路。

4.怎样理解《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句?

此句是绝妙佳句。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久等不至时的心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主人此时的气、急、失落、无奈,都在这一“敲”一“落”中流露了出来。

5.《约客》是怎样巧妙地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烘托出单调而寂寞的氛围。接着两句写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也不知敲了多长时间,又不知有多轻多重,竟震“落”了“灯花”,把约客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6.《如梦令》这首小词是怎样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流露出词人的苦闷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新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一 通假字 1 故不错意也 错 通 措 放置 2 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 苍 青色 3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通 只 仅仅 4 轻寡人与 与 通 欤 表疑问语气词 5 寡人谕矣 谕 通 喻 知晓,明白 二 一字多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 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四首》教学反思北京版

古诗四首 教学设计理念及反思。一 本节课教学内容及目标简介。今天教学的古诗内容是我们这套教材安排的最后一次古诗学习是学生对小学阶段古诗学习方法的总结 实践。课上引领同学们学习的是 示儿 和 题临安邸 因为这两首诗具有共同的特点 都是南宋朝代的爱国诗。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标有以下三点 1 学生能够借助字...

初三语文 新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 六单元检测题 卷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30分 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初试锋芒。挑战 基础题 看我肯定行。我自信,因为 1.我会拼 4分 妖娆 禁锢 襁褓。栖息 缟素 崩殂 帝室之胄 2.我会背 10分 1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2 陛下亦宜自谋臣不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