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发布 2023-09-12 16:35:44 阅读 1550

为全面落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本单位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以下规定:

1、必须了解掌握道路货物运输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装载保管基本知识,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合格,禁止上岗从事运输经营。

2、严禁承运国家禁止运输的毒品、假劣药品以及伪造、变造、非法印刷的人民币等货物。

3、严禁驾驶普通货物运输车辆,擅自承运危险化学品。

4、严禁未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擅自运输枪支、烟草、***、剧毒化学品、木材、野生动物等货物。

5、严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上岗资格,擅自驾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从事营运。

6、严禁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7、禁止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和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管理要求,连续驾驶车辆运输超过4个小时以上。

8、禁止不按规定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及不进行二级维护非法买卖二级维护合格证、禁止车辆不按期进行技术等级评定。

9、禁止驾驶车辆违反规定、超载、超限运输经营。

10、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运输货物的脱落、扬撒等。

11、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时,必须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和从业资格证。

12、禁止其它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擅自从事的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1、每月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总结企业最近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每次会议都应有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会议主要内容:

研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审定企业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和措施等内容。

审定、分解考核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管理考核体系,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隐患,且提出对策,拟定解决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的要求和期限。

审议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等。

2、凡需提交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会前都必须汇集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讨论形成提案,提交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策。

3、会议记录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

4、会议纪要应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部门。

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况,并纳入安全绩效考核。

1、安全例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时间定为每月上旬,特殊情况增加安全例会次数,另行通知,不得无故缺席。

2、安全例会由厂长主持召开,参加的人员为车队成员。

3、安全例会的主要内容为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安全监测情况和存在问题,讨论制定隐患整改措施,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月度安全工作任务。

4、参加安全例会作为评选考核依据。

1、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种安全生产培训,制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学习考核计划。

2、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培训、业务学习,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精神,落实安全工作任务。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3、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由厂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召开,参加的人员为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

4、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为:

1)****生产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道路危险运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政策;

2)企业概况、行业特点,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应急预案等各种管理制度;

3)道路危险货物分类、特性、危害性、包装、标志标识、应急措施等知识;

4)本厂危险货物运输的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5)预防事故的一般知识以及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

6)运输、装卸作业实践等。

5、参加人员必须按时到会,特殊情况下不能按时参加的向厂请假,安全教育纳入考勤管理对无故缺席的按照劳动合同给予处罚、待岗和解聘的处理。

6、缺席人员由厂采取发放学习资料,单独召集进行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补课,学习内容不变,由厂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到位,确保培训教育面达到1 0 0 ﹪。

1、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由综合办写出书面检查材料。

2、安全检查由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实施。安全员和各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3、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落实,安全管理部门做到上下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抓安全生产的合力,保障生产信息渠道畅通,发生责任事故按规定及时上报、不迟报、不漏报,否则从严追究安全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监督与检查的内容为车辆设施的安全性能,驾驶员、押运员的安全操作执**况及各部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监督配齐。

5、监督检查分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应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采取措施,能现场整改的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限期改正。

6、利用月安全工作会议、安全例会等形势及时通报安全行车事故、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7、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奖惩,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所属各部门不按照规定履行安全职责,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发现本部门存在有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又不及时上报给与相应处罚。

1、为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实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2、在安全生产检查中查出的事故隐患,部门或有关人员能够整改的,应立即予以整改。

3、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改意见或措施,明确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集体要求,以“事故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达到整改部门或有关人员,整改部门或有关人员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整改。整改部门或有关人员难以整改的事故隐患,应上报安全经理机构或公司领导,由其做出整改决策。

4、危及国家、人民群众以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隐患要立即整改 ,无安全保证的,应停运或停止使用。

5、有客观条件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在整改以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并制度明确的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完毕。

6、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毕。

7、整故隐患整改实行跟踪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应随时了解事故隐患整改进程,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1、总则。1.1 为了规范本厂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93号令》及有关法律,制定本制度。

1.2 本厂驾驶员在行车工作中发生刮擦、碰撞、辗压、翻复、失火或其他过失,造**、畜**或车物损失,报交警部门处理的均作记案事故处理。

2、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2.1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驾驶员应迅速报告当地交警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在处理机关人员未到达前,应主动做好事故后果的抢救工作及保护好现场。

2.2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对重大事故还要按规定逐级上报,并会同公司安全技术部门和有关单位做好善后工作。

2.3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4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2.4.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4.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牌号码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4.3事故的简要经过;

2.4.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2.4.5事故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2.4.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5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6 事故调查处理部门向厂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

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应积极配合。

3、 事故分析制度。

事故分析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按照事故调查处理部门认定的事故原因、事故损失、事故性质、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4、 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4.1 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处理部门的批复及厂有关规定,对肇事驾驶员及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为了进一步做好道路危运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道路运输重 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根据道路危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我公司作出如下道路危货运输安全承诺 一 保证按照市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状的要求,认真落实,做到不留死角,强化责任,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 保证落实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公...

交通运输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

1总则。1.1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及交通部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目标和保障措施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目标和保障措施。摘要。一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二 总体目标。三 保障措施。一 培训教育,提高素质。二 制度建设,夯实基础。三 注重整改,消除隐患。1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2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3 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4 加强节假日的安全检查。四 齐抓共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