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模拟试卷

发布 2023-12-20 19:35:09 阅读 9850

刑法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本质的特征为( a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 阶级性。

c 罪过性d 违法性。

2、盗窃正在使用的电线,价值500元,构成( b )

a 盗窃罪b 破坏电力设备罪。

c 无罪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犯罪未得逞是指( c )

a 未发生结果b 未达犯罪目的。

c 不具备某一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d 未出现危险状态。

4、甲国公民a在乙国被杀,甲国若要对该案行使管辖权,可依据( c )

a 属人原则b 属地原则。

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

5、王教唆李去抢劫银行,李接受教唆后因害怕而未去抢劫。王与李的行为( b )

a 构成共同犯罪b 李无罪,王构成抢劫罪。

c 均无罪d 王无罪,李构成抢劫罪。

6、醉酒的人犯罪,( d )

a 不负刑事责任b 可以负刑事责任。

c 减轻刑事责任d 应当负刑事责任。

7、下列哪个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 b )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

c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8、年满14周岁就可构成的犯罪有( c )

a 生产假药罪b 诈骗罪。

c **罪d 抢夺罪。

9、罪过包括( a )

a 犯罪故意b 犯罪意图。

c 犯罪目的d 犯罪动机。

10、下列属于主刑的有( c )

a 罚金 b 没收财产 c 管制 d 剥夺政治权利。

二、多选(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题10分)

1、下列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是( ac )

a、犯罪中止b、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c、累犯d、犯罪对象的情况。

2、洗钱罪的“钱”**于(abcd )

a 毒品犯罪b 走私犯罪。

c ***性质组织犯罪d 恐怖活动犯罪。

3、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有( bcd )

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

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

4.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罪”原则定罪的有( bcd )。

a.继续犯b.吸收犯。

c.牵连犯d.想象竟合犯。

5.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bc )

a.犯罪行为 b.犯罪方法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客体。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外国人在我国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错误(2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我国刑法。(3分)

2、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李实际不享有政治权利的期限为3年。

错误(2分)。李实际不享有政治权利的期限为8年,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及于主刑。(3分)

3、面对人的不法侵害,只能实行正当防卫,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错误(2分)。面对人的不法侵害,能实行正当防卫,也能实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危险**,包括人的不法侵害。(3分)

4、刑罚的目的为惩罚犯罪。

错误(2分)。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惩罚只是手段,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预防有犯罪倾向的人犯罪,才是刑罚的目的。(3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2分)

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1分)

c、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1分)

d、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已满75周岁。(1分)

2、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和以交通工具实施的故意杀人罪?

答:区分的关键是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分),前者是犯罪过失(2分),后者是犯罪故意(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犯罪未遂。

答: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2分)

犯罪未遂的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分)

2、犯罪未得逞(2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2分)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

适当解释犯罪未遂的特征(2分)

六、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甲因外遇而向妻子提出离婚要求,因妻子不同意而产生杀妻的念头。甲知道,妻子吃东西时,习惯先喂给2岁的儿子吃。一天甲将毒药投入妻子吃的面条中。

结果小孩中毒死亡,妻子中毒后甲将其送到医院得以保全性命。

问:(1)甲对儿子死亡的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说明理由。

2)甲对妻子的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说明理由。

3)甲对妻子的犯罪,处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说明理由。

4)对甲应如何定罪?说明理由。

答:1)犯罪间接故意(1分),甲明知下毒可能会同时毒死儿子,仍然下毒,并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儿子死亡,意志上对儿子的死亡是放任,所以是间接故意。(1分)

2)犯罪直接故意(1分),甲明知下毒会毒死妻子,并且希望妻子死亡,所以是直接故意。(1分)

3)犯罪中止(1分)。甲有效阻止了妻子死亡结果的发生,成立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1分)

4)甲对儿子构成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1分),对妻子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1分),想象竞合犯(1分),从一重罪论处(1分)。

2.某甲,26岁,200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08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1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并对甲进行辱骂。甲恼努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拌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死亡。

甲见此情景后,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动罪报案,后甲被抓获。经法医鉴定,乙头部为致命伤害,身体其他部位都是轻微伤。

试分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

答: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2)。甲没有伤害和杀害故意,但有致人死亡的疏忽大意的过失(1分)

甲构成盗窃罪(2分)。拿钱是乙死亡后家中无人时实施的,是秘密窃取,其中16000元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分)

甲应该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2分)

甲是累犯,应从重处罚(1分),盗窃罪构成累犯(1分)

3、赵某一天向邻居钱某说,自己的收入不够花,钱某立即给赵“指点迷津”说,可以想办法去什么地方偷,去什么地方抢。于是。第二天晚,赵纠集孙某(15岁)、李某(16岁)各身藏一把匕首,躲在暗处。

当看到一女青年走近时,赵、孙、李三人一同走上去抢过女青年的提包,将翻出的150元钱占有。随即,赵提议,孙赞同,赵、 孙二共同**了女青年。此次之后的第三天,赵又纠集孙一同去某商店盗窃男女西装30套,共计价值40000余元,放在孙的姐姐家保管并且以实情告之。

后来不久赵、 孙二人销赃时被抓捕。

问:请运用已学的刑法理论说明赵、钱、孙、李、孙姐的行为如何定性,并说明理由。

答:钱:抢劫罪、盗窃罪,应并罚,因为是教唆犯(2分)

赵:抢劫罪、**罪、盗窃罪,三罪并罚(2分)

孙:抢劫罪、**罪,并罚,李:抢劫罪。(2分)

孙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分)

赵钱构成抢劫罪、盗窃罪的共同犯罪。赵孙李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赵孙构成**罪的共同犯罪。

赵孙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因为孙不构成盗窃罪,盗窃罪需要年满16周岁,孙只有15岁。(2分)

刑法总则模拟期终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分,每题1分 1 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 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

《刑法学》模拟试卷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 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避险过当的。3.行为人在组织 领导或者...

本科试题刑法总论期末试卷

刑法学 1 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本总复习资料包括两方面内容 1 往年试题3套。2 刑法学 1 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10套。3 刑法学 1 综合练习题参 刑法学 1 期末复习指导 中的 刑法学 1 综合练习题 的参 刑法学 1 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可以作为期末考试前数周冲刺使用。第一部分往年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