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试题刑法总论期末试卷

发布 2023-12-20 19:55:09 阅读 8187

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

本总复习资料包括两方面内容:1、往年试题3套。2、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10套。

3、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参***(《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的参***)。,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可以作为期末考试前数周冲刺使用。

第一部分往年试题。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 (202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 ,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

a、2024年3月14日b、2024年7月1日。

c、2024年10月1日d、2024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于(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机关 d、公安机关。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 2、犯罪中止 3、剥夺政治权利 4、数罪并罚 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徐某某,男,202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24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

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年7月)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3、从旧兼从轻原则。

4、社会危害性程度5、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6、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7、方法行为结果行为8、国家审判机关9、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10、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abd 3、c 4、b 5、bcd 6、c 7、abcd 8、a 9、d 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

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

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

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2分)

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3分)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3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

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分)

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分)

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

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 (202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原则、 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2019级刑法总论试卷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法学专业2014级 普本 刑法总论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系 院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 单项选择题 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每题1 分,共20分 1 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b 故意与过失 c 作为与不作为d 直接故意与间...

刑法学总论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分,每题1分 1 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 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

刑法期末模拟试卷

刑法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一 单选 每题2分,共20分 1 犯罪的本质的特征为 a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 阶级性。c 罪过性d 违法性。2 盗窃正在使用的电线,价值500元,构成 b a 盗窃罪b 破坏电力设备罪。c 无罪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 犯罪未得逞是指 c a 未发生结果b 未达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