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五

发布 2023-12-24 07:30:12 阅读 8682

2012学年初三化学模拟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s-32,cl-35.5,n-14,p-31,na-23,mg-24,k-39,zn-65,cu-64,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用下列灭火剂给图书馆灭火,不会给图书资料造成损坏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剂 d.水。

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先加入6.5**,再添加3.5g氯化钠。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30% b.23.7% c.26.5% d.23.1%

3.印制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 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4.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为“示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

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 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

a.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06)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 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

5.某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浓硫酸吸水性的有关数据,绘制成如图一4所示的函数图象,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表示:①溶质质量分数、②溶液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c.②③d.①③

6.碳元素与某非金属元素r可形成化合物crx,已知在一个crx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为74,则r元素的核电荷数以及crx分子中r原子的个数x的值分别是

a b.3l、2 c d

7.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生成h2o、hcl。右图

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 = a、b、c)

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已知。

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

n(a):n(b)

a、2:1 b、1:1 c、2:3 d、2:5

8.经测定,由甲醛(ch20),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o.5x% b.1-1.5x% c.无法确定 d.1-7x%

9.某温度下,向loo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10.有人站在高土坡上对着输电线拉尿触电身亡,这说明尿液中一定含有导电的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11.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

abcd12.在图4所示的装置中,夹子处在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13.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c表示向ca(no3) 2 (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量与k2co3

的加入量的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abcd14、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14 c.7∶11 d.11∶7

15.h2和co的混和气20ml,在完全燃烧时,共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10ml,则原混合气中h2和co的体积比为

a.l∶1 b.2∶1 c.3∶1 d.任意比。

多选题(1-2个答案)

16.金属la(镧)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a203,其对应的碱为la(oh)3。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03)3都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直接反应而制得lacl3的是。

a.la + hcl b.la203 + hcl c.la(oh)3 + mgcl2 d.la(n03)3 + bacl2

17.某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等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往甲烧杯中投入m g镁粉,往乙烧杯中投入m g锌粉,充分反应后发现:甲烧杯中的镁粉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粉没有剩余。则下列关于实验结论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比乙烧杯中的多 b.两烧杯中的硫酸一定都反应完全。

c.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

d.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定不比甲烧杯中的多。

18.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5分。)

21.(3分)实验室有一瓶纯净的氢气和一小段光亮的红色铜丝。某同学用坩埚钳夹住铜丝进行实验: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将热铜丝伸入装有氢气的集气瓶中。请回答:

1)铜丝加热时逐渐变黑,变黑的原因是。

2)将变黑的热铜丝迅速放入装有氢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将变黑的热铜丝伸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10分)小明等四名同学以“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请就他们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回答l~5题。

1)在讨论研究计划时的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明认为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b.小红认为可以请教专家,得到他们的指导 c.小华认为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d.小东认为不需要查找资料,只要进行实验就可完成本研究。

2)经过初步研究,他们选定了五种物质进行两两对比实验。下列实验组不可能为相应的猜想提供证据的是

3)他们在对比实验过程中的如下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同组实验时,都使用量筒量取相同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在同组实验时,都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相同量的固体样品。

c.在同组实验时,控制同组实验的浓度、用量等条件一致。

d.在同组实验时,其中一个实验使用酒精灯加热。

4)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5)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有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氧化铜是由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得 b.氧化铁是由铁在氧气中燃烧制得。

c.通过多次对比实验都发现氧化铜的加速效果好于铜丝,因而得出初步结论:氧化铜对过氧化氧分解的加速作用好于铜丝。

d.从氧化铁的加速效果好于铁丝,就可认定氧化物的加速作用好于单质。

23.(4分)粗食盐中常含cacl2、mgcl2、na2s04杂质,为提纯得到精盐,需加入naoh溶液、na2c0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均过量),其中涉及的操作有过滤、蒸发。所加四种溶液的最佳顺序是。

24.(2分)假如无土培养液由nh4cl、k2s04、nh4h2p04三者溶于水配制而成,其中n、p、k的原子个数比为3∶2∶1,则需加入nh4cl、nh4h2p04、k2s04的质量比为。

25.(6分)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升高或降低)的角度看,cuo+h2cu+h2o、fe203 + 3co 2fe + 3co2、zn + h2s04 ==zns04 + h2 ↑这三个化学反应可以划分为同一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已知溴元素(br)与氟元素(f)组成的一种液态化合物brfx与水按分子个数比为3: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是溴酸(hbr03)、氢氟酸(hf)、单质溴(br2)和氧气。

2019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01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葡萄酿成酒 b 木炭燃烧变成灰烬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 分离液态空气...

2019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相对。选择题答题卡。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 n 14 ca 40 cl 35.5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古代 山顶洞人 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 c 狩猎捕鱼 d 缝制衣服。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取...

2019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0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zn 65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6分 1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米饭变馊 牛奶变酸 湿衣服凉干 钢铁生锈。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汽油挥发 分子体积变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