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高考冲刺卷

发布 2023-12-25 17:00:07 阅读 8958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4月二模考试。

语文试题。第ⅰ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拘泥(nì) 标识(shí)濒临(bīn)卷帙浩(zhì) 繁。

b.踝骨(huái)包庇(bì) 粗犷(guǎng)疾风劲草(jìng)草。

c.禅让(shàn)羞赧(nǎn) 拓片(tuò)断壁残垣(yuán)

d.龋齿(qǔ) 横财(héng)箴言(zhēn) 暴殄天物(t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

b.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

c.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

d.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这家出版社在2024年第二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根据省**的有关要求,结合2024年济南市的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市**要新开工建设一批廉租房,任务重、工程长、规模大。

d.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

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同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一一“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

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

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令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

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

选自《光明**》,有删节)

6.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孑l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7.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h{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孑l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孑l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

“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

“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日:

“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出自《宋史》,有删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就:于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老乞归就养不赂者以赂者丧。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其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而去吾尝跂而望矣。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 )

①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②温叟恶其名不取。

③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④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

⑤令府吏封署而去 ⑥视西舍封识宛然。

a.②⑤b.①③c.③④d.①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第ⅱ卷(1 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3分)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4分)

2024年高三物理高考冲刺卷 9

1 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现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变大,达到新的平衡后 a 气体的密度变大b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变大。c 每个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率都变大 d 每个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率都变小。2 衰变成后,又变成,此pa核处于激发态,辐射一个粒子,在这个过程中,前两次...

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 8 数学文 共8套卷

一 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a.0 b.c.d.2.将同一枚硬币连续掷5次,那么没有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bcd.3.若复数z满足,则z的共轭复数为 a b.c.d.4.如图,正方体中,m,n分别为ab,dc中点,则直线mc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5.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

2024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 13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顺应国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潮流 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规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