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会考测试卷答案

发布 2023-12-27 09:50:10 阅读 5951

必修四测试参***。

1、答案:c (a汗涔涔,b羽扇纶巾,d礼尚往来)

2、[解析]d [a项 “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应为“异彩纷呈”。b项 “间不容发”,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应为“刻不容缓”。c项 “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d项“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答案:a (b.句式杂糅,在“柠檬中含有”后面加“的”;c.“食品”与“方便面”等不能并列;d.成分残缺,“介绍”缺少宾语,可以在“表达效果”后加“的知识”。)

4、【解析】c 《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生有。

c、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的强制力。

8、c (属:连缀,连续)

9、c例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a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c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d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10、d11、(1)(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2)用实际发生的**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12(略)13、【答案】(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14、不好。“悄无声息地”作为一个情态状语来修饰油纸伞淡出的过程,将其后置,更具有强调意味,突出它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无奈。改后,没有这种强调意味,而且语句表达比较板滞。

15、(1)这两处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二姑妈对油纸伞的爱惜,保养的仔细;(2)同时与上文“加之怕摔坏了油纸伞,走那段路就特别费时”照应;(3)也为下文油纸伞遭白狗撕破一个口子而暴跳如雷的盛怒表现作铺垫。

16、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诗意隽永,如文中第。

三、四自然段写江南水乡的油纸伞,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水乡风情图,写油纸伞,既写其色彩的美,又巧妙地捕捉了油纸伞在雨幕中穿行的动态之美,还以一系列传神细微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伞下恋人的缠绵爱意,语句温婉多情,洋溢着青春的明媚色彩;同时本文语言又有质朴简洁的一面,如写故乡的油纸伞,作者从亲情这一角度切入,以洗练的语言,从动作、细节、心理等方面刻画了二姑妈、母亲等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无奈和伤怀。

17、bc(b.并非对比,只是用笔上的虚与实的结合:前者写江南的油纸伞,以影视中的画面形象为主,是虚写,表现江南油纸伞之于浪漫爱情的关联;后者写故乡的油纸伞,则是写实,表现故乡油纸伞之于骨肉亲情的因缘。

c.“疾恶如仇”言之乏据。)

18、(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可以用丰富多彩。

误区警示:对成语的把握不到位,望文生义,没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就可能造成误用。

答案: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2)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对本题的解答要紧扣上下文。

因为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设置了迷惑项,考生如不能把握前后文就做不出正确选择。

答案:b19、答案:

1)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正在全神贯注地调整水龙头的流量,使水像**的珠子一样滴入水壶。

寓意:在“水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却在用水上大做文章,利用水龙头“滴漏”时不走水表的办法取水,以此“揩油”,损公肥私,有损社会公德。

2)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流出的水却很少很少,一滴一滴呈现出“sos”字形滴向下面的水壶。寓意:

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接近枯竭,向人类发出了求救信号;水情如此严峻,人类要珍惜水资源,否则,生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20通知。全体教职员工:

为庆祝2011年5.1国际劳动节,学校定于2011年4月30日在学校多**教师召开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希望全体教职工准时参加。

某某中学教务处。

2011年4月29日。

解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答案】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这样表述也可以: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

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析】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

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②看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③看诗句。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情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考点】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

必修三语文一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必修三语文一二单元测试卷答案与解析研读。1 d p ng p n b o b 2 c 曲 屈 3 c4 b 改为 无声无息 5 d 墙上的斑点 的作者是伍尔夫 6 b 篮 蓝 7 a 徒 空8 b 极其遗憾 9 b 有的 改为 倘若 因此 改为 就会。10 a 贺知章 为 杜甫 白居易 为 贺知章 ...

小升初语文测试卷答案

1 5 cadac 6 1 日暮乡关何处是 2 毕竟东流去 不尽长江滚滚流。3 粉身碎骨浑不怕。7 8 da 9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了,她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了财务,这家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隔壁老人行窃。意思通顺即可 10 ...

语文期末测试卷答案

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 答案。1 b 2 c 3 d 4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5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1 2分,每空1分 无常 五猖会 阿长 衍太太。2 4分,每空2分 第一次 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