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一

发布 2023-12-28 18:40:06 阅读 2132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加强勉强倔强强制。

b.差遣差役出差钦差。

c.恶习恶毒恶心厌恶。

d.参观参军参与参差。

2.改革开放以一来,报刊杂志、电视及其他**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例如“希望工程”、“炒鱿鱼”、“电子邮件”等。请你再举出三个例子,写在下面。(3分)

答:3.将①、②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下面的横线上,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话。(只填序号)(3分)

作为教师,我们 ,

应该鼓励他们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黑暗和**现象。

4.按要求填写。(4分)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同窗好友将随支边的父亲去新疆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

崔颢的名诗《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仿,这两句是:“

5.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甲:乙:

丙: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12分)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②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

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 ③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④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⑤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⑥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⑦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⑧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查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6.如果删去第一段中“最主要”三个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7.请写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只填写句子序号)。(2分)

答: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8.沙漠中的河流愈流愈小的原因是:① 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边,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这句话同上述的第个原因相照应.(3分)

9.“如河西走廊、柴达木……”和“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中的两个“如”意义不相同.前者是表示 ,后者是表示 .(2分)

10.据报载,北京市以往只有冬季才出现“沙尘暴”天气,而近两年来,一年四季都有“沙尘暴”天气出现。这说明风沙向南的袭击越来越严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话写出治理“沙尘暴”天气的方法。

(2分)

答:二)(15分) 乡音。

2024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四岁的哥哥。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像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面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

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弄清楚他要的是锄头、芋头,还是猪头。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洗漱。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我海子掉了!”

“海子”,是鞋子,我从小听熟了。“埃及”,父亲当年也这样喊他的母亲吧?是哪两个字呢?“埃己”?“爱姐?蜀人谓母曰姐”,楚蜀不远吧?

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饭碗跌在地上,破了。

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

我吃……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

我们则各做各的事情;这个打破碗的故事不如司马光砸破水缸来得惊险,实在不怎么样。倒是在我满嘴牙膏泡沫倾听窗外的这一刻,突然想到:奇怪,这许多年来父女一场,怎么倒从来不曾问过父亲是否想家。

于是我让哥就着录音机坐下,“给爸妈说说话吧!’哥哥两眼望着自己的脚,困难地思索着。我在一旁呆坐,是啊,他该说什么呢?

问父母这四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问老天那一列火车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中掏出——我从不可**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带,譬如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

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坐在温暖的灯下。

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

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

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

母亲呢?为了四十年前在衡山火车站的一念之差,她一直在自责。

此刻,她在回想那一幕吗?

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儿害怕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向我,“你拿错带子了?”

“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不然我怎么不懂?像**话嘛!”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

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

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11.开头说“2024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对这句话怎样理解?这句话与本。

文主题有何联系?(4分)

答:12.开头作者说她去湖南的目的是“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的哥哥,从这句简洁交代中能知道哥哥是在什么情况下与家人分离的?后文**与这里呼应、补出了分离的情节和原因?(4分)

答:13.“父亲”为什么要讲多少遍“打碗”的故事?作者原来对父亲讲的“打碗”的故事不感兴趣,而“满嘴牙膏泡沫”听窗外湖南话的一刻,为什么“突然想……不曾问过父亲。

是否想家”,这与“打碗’的故事有什么联系?(4分)

答:14.文中说父亲“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了,作者自己竟流下泪水,为什么?其中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答案。( 3分)

a.作者觉得父亲已确实老了,竟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感到伤心。

b.作者看到父亲两鬓斑白,四十年来日夜思念故乡,可事实上却已经成了一个异乡人。这种时间的流逝、地域的隔离使作者有种凄凉感。

c看到父亲责备自己拿错了带子,作者心中非常委曲,于是哭了。

d.作者看到父亲没有泪下,没有大哭,不曾崩溃,认为自己白去了一回大陆,更为那不被父亲承认的哥哥伤心,于是落泪。

三)(12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逼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

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

到的见解。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拿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

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花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

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共29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发酵 ji o 阻挠 n o 不省人事 x ng 瞠目结舌 ch ng b.欺侮 w 慑服 sh 弄虚作假 n ng 殚精竭虑 d n c.揩拭 k i...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分数。一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发酵 ji o 阻挠 n o 不省人事 x ng 瞠目结舌 ch ng b.欺侮 w 慑服 sh 弄虚作假 n ng 殚精竭虑 d n c.揩拭 k i 哀戚 q 有恃无恐 sh 百舸争流 g d.吮吸 sh n 潜力 q...

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鳞次栉比 zh 抽噎 y荇藻 x ng 仍然 r n b.长途跋涉 sh 尽管 j n 炽热 ch 枘凿 z o c.相形见绌 ch 当真 d ng 攫取 ju 迁徙 x d.怡然自得 y 因为 w i 招徕 n i 陨落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