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含答案

发布 2023-12-30 01:55:13 阅读 5029

案)屯溪一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测试卷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太极与中华文化(有删改)山东大学周来祥。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和”字来概括,“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太极图》,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出现了“太极”的图形,大概明以后逐渐形成为现在流行的标准的《太极图》。我观《太极图》的美有五大特点:

一、它是圆形的美,曲线的美,与西方以十字架和**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二、它是均衡的美、对称的美,黑白两鱼,均衡对称的构成一个“和谐”的大圆。三、它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

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四、它是一种范本式的美,美得不能再美的美,《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任何的一点移动,都会破坏它均衡对称的中和美。

五、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

太极图》的中和之美,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的,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尚书》保存了一些可信的有关我国远古时代的文献,其中就已有“和”与“乐舞”关系的资料,到魏晋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进一步把“和”与广义的“文”统一起来,“中和”的思想贯串于整个《文心雕龙》。中和之美是古代艺术和审美所追求的主导理想。

那么,这种中和之美或古典谐美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五点最重要:首先,它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其。

二、这种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均衡对称、协调融通、次第有序、多样统一的一种和谐状态;第三,在这一和谐体多种元素中,人的主体性始终居主导地位。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

第。四、以人为本所达到的多样元素的融合,是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庄周梦蝶”表现的“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朱熹讲的“自中节”,都是讲的这种和谐美的境界。第。

五、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超越“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有意”、“应然”,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

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西方自古希腊美学开始,就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黑格尔是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和集中代表者,他把美归于“理念的感性显现”,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无限”的“理性”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真是远远地高于美的。

可以说西方的美学,以真为美,追求最高的真理,是美的最高理想,这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是大异其趣的。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为“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

1.以下各项对《太极图》美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方以十字架和**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太极图的美表现为圆形的美,曲线的美。b.

《太极图》的美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

c.《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范本式的,“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

d.《太极图》的美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2.以下各项对于“中和之美”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一个逻辑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

b.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为主导。

c. “庄周梦蝶”表现的“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朱熹讲的“自中节”,都是和谐美的境界表现。

d.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真”是必然的、有限的、

绝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

3.下列对于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太极图。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考试题。

2024年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 选择题 1 6为单选题,7 10为多选题,共40分 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出自以下哪位杰出思想家 a 亚里士多德 b 庄子 c 孔子 d 老子。2 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猜想法。b 速度的定义式...

哈三中2024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答案

哈三中2012 2013学年度上学期。哈高三学年十月月考生物答案。一 选择题 50分 1 5 cacaa 6 10 cbcab 11 15 bcbbd 16 20 cdcba 21 25 bddab 26 30 bbccd 31 35 babbc 36 40 abcca 二 非选择题 50分 41....

哈三中2024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答案

哈三中2012 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10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31.1 利用加那利寒流与北赤道暖流 2分 船只在航行时省力也更省时 2分 2 d 1分 本格拉寒流处盛行上升补偿流 1分 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1分 3 全年高温多雨 1分 东南信风 1分 迎风坡多雨 1分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