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发布 2023-12-30 09:10:12 阅读 3423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成己:成就自我。

①自先秦开始,儒家便逐渐形成了为己之学。孔子对为己与为人作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今”则代表了当时的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我仅仅迎合与认同外在标准,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为己的最终的目标则是成己。克己是对自我的抑制,是成己的手段,这意味着道德修养

对自我的否定一个自我造就的过程。

②成己以立志为前提。“志”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意念,与价值目标相通;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我确立。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迎合于外,转向挺立自我,而为己、□□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

③志与己的如上关系,决定了若无必为圣人之志向,则往往难以有为己的切实功夫。立志(价值目标的确立)既构成了为己功夫具体落实的基本保证,又为以自我认同(成己)提供了根据。自我在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共在,也往往易导致个体的消失:

如果个体在与人共存中完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己”相对的人,那么,他常常便会丧失内在的自我。与之相对,立志意味着唤醒内在自我,超越世俗。通过立志以超越世俗,体现了内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外在形式,即是所谓豪杰。

豪杰的人格的独立性,它使自我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依然保持真诚的德性和内在的操守。

④卓然不变的豪杰之士往往带有某种狂者气象,故又称狂者。狂者以真为尚,自信本心,没有任何矫饰,亦不为外在的毁誉所左右。他不仅拒绝沉沦世俗,而且敢于向世俗挑战: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这种狂者(大丈夫)作为独立的人格形象,已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当然,狂者或豪杰并不是终极意义上的人格境界,志所指向的终极目标是圣而非狂。

不过,狂者气象虽然非成己过程的终点,但却可以成为走向内圣之境的中介。自我面对世俗社会,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崇高的志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狂者不断地迈向了圣人之境。

对狂者之境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

⑤超越世俗,自主自立的前提是确认自我。离开此自我,成已的过程必然是无根的。圣人的境界并不是出于外在强加,也非形成于忘己逐物的过程,它更多地与内在潜能的展开过程相联系。

⑥豪杰气概和狂者胸怀着重从个体存在与世俗世界的关系上挺立自我。各人皆有成圣的根据,但其才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人要随才成就。”才质不同,成圣的方式、途径亦往往各异。

⑦与成己方式的多样性相一致的,是人格模式的多样性。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格模式很难整齐划一。走向共同的内圣之境与成就多样的个体人格,并不矛盾。

⑧自我并不仅仅表现为一种人格境界,它总是具体化于现实的生命存在。自我身处社会之中,总是面临各种道德责任和义务,但不能因此而无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尽道德义务不应导向否定个体的生命存在。

这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巧妙地解决了了理性本质与生命存在的紧张关系。

1.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并不仅是更是 b.不是而是 c.是也是 d.或许是或许是。

2.联系上文,第②段方框处填入的两个词是□□、顺序不要写反)。(2分)

3.第④段加点词“这一过程”是指的过程。(2分)

4.根据③—⑥段内容,分析豪杰如何成为圣人。(4分)

5.如“成己,要尊重个体”是对本文部分内容的概括,与此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朋天理,灭人欲。(朱熹)

b.没有公共道德,群体将不存在;没有个人道德,群体存在将无价值。(罗素)

c.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颐)

d.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阳明)

6.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 9分)

一个坚定的叛逆者。

①大夫第在浏阳的市中心。浏阳人说到浏阳,不可不到大夫第。因为大夫第不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更是戊戌变法第一烈士谭嗣同的故居。

②大夫第建于明朝末年,在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得以大规模扩建。因谭继洵地位显赫,当地人称之为“大夫第”。现存的建筑仅仅是原来的一小部分,但也有近八百平方米。

今天,外面已经是现代化的闹市,而一走进大夫门第的大门,就如同走进了—个迥然不同的历史时空。在雕梁画栋之中,在从天井射进来的丝丝柔和的阳光之中,还能不能寻觅到谭嗣同矫健的身影呢?

③其实,谭嗣同生前在大夫第居住的时间并不算长。他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时代大多陪伴父亲宦游在外。随着父亲任职地方的变化,他几乎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回湖南老家几次,都是短暂的居住。但是,谭嗣同很喜欢这座老宅,他给自己的房间取名为“石菊影庐”。所谓“石菊”,也就是浏阳闻名全国的菊花石,因石头青灰如玉,有雪白的花瓣状似菊花,故名。

谭嗣同的著作“旧学四种”之一便取名为《石菊影庐笔识》。他还喜欢使用菊花石制作的砚台,并写过多首砚铭,在友人之问唱和。菊花石的纯洁和坚硬,不正是谭嗣同自己品格的象征吗?

④虽然经过了百年风霜的洗礼,大夫第的精美与讲究依然让人叹为观止。每一扇门窗上面都有细腻的木雕,鱼儿像在水里游动,鸟儿像在空中飞翔。遥想当年的街道上,除去这家豪宅之外,大概一般都是低矮、阴暗、破败的民房。

大夫第内的主人,位居一品,当然是冠冕堂皇;大夫第外的世界,民不聊生,饥寒交迫。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不算**,一生保守而谨慎,但官位到了那一级,制度自然会给予他这样的房产和其他一切物质利益。作为谭家公子的谭嗣同,为什么不安安稳稳地享有大夫第里的醇酒美人,而毅然选择“叛徒”的身份呢?

⑤有关心灵的奥秘,是难于言说的。谭嗣同曾经跟随父亲在陕西赈济灾民,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

见难民作种种状,悚然忆及去年家乡之灾。幸有人维持之,不然,犬乱一作,惨毒当不止此。……自念幸生丰厚,不被此苦,有何优劣,致尔悬绝?

犹日优游,颜之厚矣!遂**大心:誓拯同类,极于力所可至。

⑥这里,谭嗣同在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苦难对比中产生严重的“不安”心理,从而开始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享有的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应该承担的责任究竟有那些?

我为承担这些责任应该去做些什么?这时候,一扇一扇的门次第打开了,光芒射得人睁不开眼睛。这也是一种“觉”和“悟”,与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的顿悟相似。

谭嗣同推开了大夫第的窗户,也推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有一种等待是上苍专门为自己没定的,人的命运便是欣喜地向它奔跑过去。

⑦漫步在大夫第内,徘徊在石菊影庐前,寝具、书桌和笔墨犹在,而主人早已离去。他与父亲的关系是微妙的。在他决定为失败的变法事业献身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父亲。

他模仿父亲的口吻,写了一封痛斥自己“不忠不孝”的信件,借以让朝廷日后在清查家属时,不至于连累父亲。而父亲呢?在儿子遇难以后,谭继洵被从轻处罚,提前退休回到浏阳,回到大夫第。

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说明谭继洵的内心是雪亮的:一天,谭嗣同的妻子因为想念死去的丈夫,禁不住在房中哭泣。谭继洵经过门外,听见哭声便止步劝说道:

“媳妇不必悲伤,别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但我儿日后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

阳光透过窗框,投射到青石板铺就的光滑的地面上,宛如顽童涂抹的小方格。多少人的脚步,沉重或者轻盈,在这块地板上走过。许多年前,一个坚定的叛逆者,走过长长的天井,鞋底带着天井里的青苔。

7.对第①②③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谭嗣同让故乡人感到自豪,表现了其价值追求在后世得到认同。

b.以浏阳城已成为现代化的闹市,反衬大夫第的寥落和备受冷遇。

c.谭嗣同命名房间和著作“石菊”,喻示其追求纯洁坚硬的品性。

d.由城到宅逐步聚焦,引出下文对大夫第内为何出“叛徒”的追问。

8.分析第⑤段引用谭嗣同书信的作用。(4分)

9.第⑥段巧用修辞,语意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10.请紧扣“微妙”一词,评析谭嗣同和他父亲的关系。(5分)

2019静安区初三二模试卷

2012 学业效能实证研究 学习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2012.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第一部分阅读 90分 一 文言文 42分 一 默写 18分 1.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上海2024年静安区高三一模试卷

6 关于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场线就是初速度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b 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等效替代电场的分布。c 电场线是为了研究电场而引入的物理模型。d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线而产生的。7 边长为l的正立方体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a 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

静安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9答案

参 及评分标准。一 1.比喻可能引发争论的书画关系。2.1 共同的工具和共同的表现手法 写字和作画都用毛笔,某些书家的画与字笔划调子相同 2 书与画在人的审美欣赏上有共同之处。4.共同工具 共同好恶 共同方法 共同传统所合成的。6.1 引出诗画关系话题。2 展开讨论 作者认为 书画同源 不如 书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