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中考模拟测试卷物理精讲精析二

发布 2024-01-02 03:10:15 阅读 9702

202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物理模拟卷(二)及讲评示例。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70分,答卷时间7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同学们在中考之前,参加了很多活动和测试,关于其间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体检时,同学们做透视检查利用的“x光”是次声波。

b.体育加试时,一名同学在平直的跑道上跑50 m,重力对他做了功。

c.拍摄毕业像时,如果两侧有学生没有进入镜头,摄影师应将照相机向学生靠近。

d.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时,同学们在候考室里要保持安静,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以考生身边情境为背景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凸透镜成像和防治噪声方法等知识。“x光”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工作的,次声波不属于电磁波,a错。

由于物体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b错。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想让所以同学都进入镜头,则需要使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应该使照相机远离同学们,c错。同学们保持安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

答案为d。

易错分析】①对次声波、超声波、电磁波、功、凸透镜成像规律、噪声污染等概念记忆不清,理解不透,而误选。②无法将物理知识与实例对应起来。③对易混淆的凸透镜成像问题没有掌握。

纠错对策】①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认真复习,尤其对易混淆概念、规律要加强复习,知道概念的成立条件。复习时,可采用比较法、填空法、找关键字词法、构建知识网络法等方法。②能针对物理概念、规律举出常见实例,尤其是课本中列举出的实例。

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c )

a.a图中,手电筒的反射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b图中,投影仪投影灯片时,应将灯片倒放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c图中,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d图中,自行车的尾灯是用平面镜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

解析:以**为背景考查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等知识。a图中,因手电筒的反射镜相当于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a说法正确。

当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正是应用这一原理;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这一原理;所以b说法正确c说法错。自行车的尾灯是平面镜,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可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所以d说法正确。答案为c。

否定式选择题的做法】题干中带有“不正确”“错误”“不符合实际”等否定性的词语的选择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这类题目容易做错,错因大多数在于人们具有思维惯性,习惯于找正确的答案,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因性格急,没审清题目就看选项,看见正确答案就填写。所以,答对题的前提是要审清题。

然后应用对方法。答否定式选择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①淘汰法:

逐一判断,将正确说法淘汰。②选错法,直接找出错误说法,即为答案。③分析法:

若题干只展现一种物理现象,可从分析物理现象入手,再结合上述方法答题。

3.“神舟十号”飞船于2024年6月11日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再访“天宫”,并成功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在三名航天员入住“天宫”期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

a.“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也是静止的。

b.航天员带到“天宫一号”内的物体的质量小于其在地面上时的质量。

c.航天员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d.看到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反**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解析:通过航天员入住“天宫”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质量及其特性、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物体的颜色等知识。航天员入住“天宫”,“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两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a错。

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航天员带到“天宫一号”内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在地面上时的质量,b错。天平实际上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当两个托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和砝码对天平两臂上的托盘压力为零,天平始终平衡,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故在太空舱中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c错。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反**太阳光中的红色光,d正确,为答案。

4.下列诗句所揭示的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 )

a.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解析:通过古诗考查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皆由水蒸发而起,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a正确。雾、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b错。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的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雪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c错。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d错。答案为a。

诗词、名句、成语类题的做法】这种题目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答题的前提是应用语文知识对诗词、名句、成语、俗语、谚语等理解,再找出它们反映的物理现象,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非选择题要用物理语言整理出答案。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路总功率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滑片在a端时电路总功率为1.2 w

c.电路总功率不会小于3.6 w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解析:通过电路图考查电功率的计算、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等知识以及动态电路的分析能力。解法一(逐一判断法):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①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据u=ir定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由于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据p=u总i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a错。②由①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当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总功率pa===3.6 w,b错。

③由p=知,在电压不变情况下,电阻最大时,总功率最小。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在b端,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20ω时,总功率最小,电路总功率pmin===1.2 w,c错。

④由于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的阻值,所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d正确。解法二(端值法):可取滑动变阻器在a端、b端进行计算。

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即为6 v;电流表示数ia===0.6 a;电路总功率pa=3.6 w;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10 ω。

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ib===0.2 a;电压表示数ub=ibr定=0.2 a×10 ω=2 v;电路总功率pb=1.

2 w;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10 ω。所以,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大,电路总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答案为d。解法三(观察法):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故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的阻值,观察选项后,知答案为d。

答后反思】①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但要答对题,而且要“答好”题。答对是前提,省时是关键。②要“答好”题,方法很重要,方法的获得在于平时的训练和积累。

③要学会审题。审题不但是读懂题,而且要学会找准题目各部分间的关系,判断有没有简易的方法。

6.生活中离不开用电,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c )

解析:通过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和行为,考查安全用电的原则,实现对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水是电的导体,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用电器或用湿手**头时,可能会因湿抹布或湿手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a错。

三脚插头的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时,金属外壳接入大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三脚插头用电器使用两孔插座也能工作,但是使用不安全,b错。发现有人触电后,不能直接用手把触电者拉离电源,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使救助者发生间接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电线挑开,c正确。由p=ui可知,当总功率过大时,干路电流会过大。

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过大时,干路导线会产生过多的热量,使导线温度升高,容易引**灾,d错。答案为c。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b )

a.水对鱼缸底的压强,甲比乙大。

b.水对鱼缸底的压强,两者一样大。

c.台秤的示数,甲放上时大。

d.台秤的示数,乙放上时大。

解析:结合小实验综合考查重力公式、液体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等力学主干知识。由“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及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水对鱼缸底的压强p甲=p乙。

答案为b。乙鱼缸放入小船后,排开一定的水,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而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由此可以知道,放入小船后,乙鱼缸、水和船的总重等于甲鱼缸和水的总重,由g=mg可知两鱼缸的总质量相同,对台秤的压力相同,故台秤示数相同,c与d错。用好条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分析】①对物理现象无法准确分析,凭主观臆测,胡乱作答。②为小船与相应体积的水的密度、所受的重力所困,无法从整体来分析问题。③无法理解“台秤的示数”反映的是哪一物理量,故无法作答。

纠错对策】①强化物理现象分析训练,对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量、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联系学会分析。②注重整体法这一物理解题方法的训练,可做相应的练习。③对物理仪器、仪表反映的物理量加以总结、归纳。

8.在圆满完成两器互拍、月面行走、对地成像、巡天观测和月面测试等任务后,2024年12月26日,“玉兔号”月球车完成了月夜模式设置,顺利进入14天的月夜休眠期。为应对月夜最低温度可低至零下180多度,“玉兔号”最应采取的措施是a )

a.利用核裂变获取能源。

b.使用风来驱动热控系统来“保持体温”

c.利用太阳能面板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内能。

d.月球车的零件之间应该紧密结合、不留缝隙。

解析:以“玉兔号”月球车为背景考查核能利用、风的形成、风能利用、能的转化、太阳能、热胀冷缩等知识。核能是原子核裂变或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具有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产生大量能量的特点,但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裂变的能量,还无法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a说法正确。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所以无法用风来驱动月球车,b错。“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面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但这些能量远远不够支持14天的“保温”工作,所以不能为最应采取的措施,c错。为了机器正常工作,不至于因零件的热胀冷缩而造成机器的损坏,月球车的零件之间应留缝隙,d错。

答案为a。

插入化学部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插入化学部分)

五、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9分)

24.(每空1分,共3分)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要使笑树发出的笑声与原来有所差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向壳里注入几滴水或稍稍扩大果实上面小孔的直径 (填出一条即可)。

2024年陕西中考模拟测试卷物理精讲精析解析

2016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模拟卷 一 本试卷分为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全卷总分70分,答卷时间7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16分 一 选择题 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随着暑假的临近,许多同学有出去旅游的打算。在下面四幅 中,...

中考模拟测试卷

一 选择题 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的相反数是 d a.b.c.d.2.为奖励大学生创业,某市为在开发区创业的每位大学生提供无息贷款125 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a.1.25 105 b.1.2 105 c.1.3 105 d.1.3 106 3.如图,已知a b...

中考模拟测试卷

中考模拟测试数学试卷3.29 姓名。1 以下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无理数 b c d 2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cd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 某校七年级有15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7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