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化学2019一模实验题

发布 2024-01-03 14:05:06 阅读 5578

(西城)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a bc d

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海淀)32.(5分)下图荣获2024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填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溶液。

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朝阳)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和关闭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通州)32.(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

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

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

昌平)32.(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密云)32.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 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海淀)33.(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

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

顺义)32.(6分)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

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小红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

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通州)33.(8分)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019一模化学实验题汇总

2012房山一模 31.6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的实验方 案是科学 中的重要环节。1 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a试管中气体能燃烧,该气体是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 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蜡烛中...

2024年北京中考二模实验24 34题专项练习

海淀 四 实验与 题 共34分 题各2分,28题4分 题各3分,36题6分 24 如图8所示,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5 如图9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kw h。26 如图10所示,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 27 如图1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8 小明同学为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

北京中考化学一模溶解度

1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 将甲 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析出甲的质量大。c 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2.右图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