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发布 2024-01-05 05:05:11 阅读 38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既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又位于两省之间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秦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山脉的分布。以上四座山脉中属于地形区分界线的有昆仑山和太行山。昆仑山以南是青藏高原,以北是塔里木盆地;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同时太行山又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

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入海。

b.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东高西低。

c.昆仑山是第。

一、二阶梯分界线。

d.四川盆地位于第**阶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的特点。由于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但不是所有的河流都东流;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3.2024年2月,内蒙古出现强降温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45 ℃,造成内蒙古严寒天气的是( )

a.蒙古冷高压 b.蒙古热低压。

c.亚洲低压 d.副热带高压。

答案】a解析】冬季,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2011广州二模)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5.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答案】 解析】本题组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我国中部地区co2 排放总量是最多的,所以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应是中部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例如珠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所以co2为排放量较小。

下图为某地区某种物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8题。

6.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河流运输。

答案】c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及经度位置判定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其油气资源丰富,适宜管道运输。

7.图中河流的流量过程为( )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流补给与水文特征。图中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断流,图中只有b图体现了冬季断流,春季有少量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汛期在夏季气温高的季节。

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示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棉生产的区域化。

b.发展农机技术,促进粮油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c.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

d.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

答案】d解析】图示区域为西北干旱地区,虽然夏季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但水分条件差,不能发展大规模的种植业,只能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如水果、棉花等种植业。

9.目前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东中西部发展并不平衡。能够说明这一发展特征的省级行政单位组合是( )

a.浙江广东广西 b.江苏湖北贵州。

c.内蒙古新疆** d.北京上海重庆。

答案】b解析】江苏、湖北、贵州分别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带。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青藏高原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答案】c解析】该地地形为丘陵,气候为季风区,应该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南方地区。

11.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a解析】夏季盛行东南风,丘陵南坡多地形雨,所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8分,共56分)

12.(2011北京文综改编)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气候是自然带主要是区域中绿洲体现了分异规律。

2)本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3)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最合理方式是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图中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为防止其生态环境恶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

2)冰川积雪融水自南向北。

3)管道运输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5)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提高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种植耐旱、耐碱的农作物品种;保护现有植被,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

解析】第(1)题,该题考察塔里木盆地气候、自然带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这些因素使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环境下主要是温带荒漠带;沙漠中的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第(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表湖泊不发育。

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实,西北地区的河流,还会受到山地降水的补给。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第(4)题,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这种分布特点应该说近似于常识。根据(1)问的分析,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第(5)题,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3.(2011汕头一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点。

2)该地区每年夏季受气压控制,农业生产中任务重。

3) 2024年6月21日抚河唱凯堤某处大坝发生决堤,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放大图为唱凯堤部分大坝示意图,图中a、b、c、d四地中,最容易出现溃堤的是___江心沙洲是由作用形成。

4)图中a、b、c三条铁路中,属于京九铁路的是___

5)乙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

等环境问题。

6)甲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答案】 (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副热带高压抗旱(灌溉)

3)a 流水沉积。

4)a5)水土流失、红色荒漠化、夏季伏旱、土壤肥力低等

6)水稻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和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据高度表可知图示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流水沉积作用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干旱少雨,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乙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水土流失、红色荒漠化、夏季伏旱、土壤肥力低等。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9年广东文基 关于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 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 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 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 a解析 绿地有...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 环境 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回答第1 2题。1 图中字母f g 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资源开发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b 产业活动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c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 产业活动。d 资...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第1 4题。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华南 华东和华北地区 b 西北 西南和东北地区。c 西北 东北和华北地区 d 东北 华北和西南地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