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发布 2024-01-05 05:05:11 阅读 80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广东文基)关于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答案】a解析】绿地有明显的降温增湿效应,与日照时间、酸雨关系不大,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

c.加强道路建设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答案】 解析】第2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3题,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4.(2011上海春季招生)土地**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下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①②两地之间地价高低情况的是( )

答案】b解析】①地距离城市中心最近,交通最便捷,地价最高,其次是②地。其他地区由图中地价等值线可得。

5.(2011上海文综)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

大城市人口减少 ②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③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 ④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解析】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等。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分析回答第6~7题。

6.该城市的形态及其形成原因是( )

a.放射式沿河流发展 b.团块状平原地形。

c.条带状沿交通线发展 d.分散式山河阻隔。

7.关于该城市道路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路是为了将住宅区与工业区隔开。

b.环路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

c.放射式路线的走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d.放射式路线可避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答案】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各功能区紧密相连,城市形态为团块状,这表明当地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城市向四周发展,此外也没有河流等将城区分隔开。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道路网属环行放射式,其中的放射式路线可加强城市各地与市中心的联系,而环路则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使任意两点之间的联系不必都绕道市中心。

8.2024年12月24日,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4年)》正式出台。《规划》中明确:到2024年,初步实现同城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州和佛山都同属珠江三角洲腹地城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b.广佛两地在城市结构形态、产业协作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c.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d.广佛同城后将拉高佛山的房价,影响居民生活。佛山廉价劳动力会涌入广州,导致广州就业紧张,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d解析】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分工协调发展。房价上升与同城化相关,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据此回答下面第9~11题。

9.下列都市圈中,气候的大陆性最强的是( )

a.巴黎都市圈 b.东京都市圈

c.纽约都市圈 d.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答案】d解析】北美五大湖都市圈深处北美大陆内部,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阻挡太平洋的水汽,东部受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大西洋水汽到达也较少,故大陆性最强。

10.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热量、光照条件优势

c.交通便利d.均为世界性大河入海口。

答案】c解析】东京都市圈资源不丰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热量条件较差,大都市圈不都在世界性大河入海口附近,它们的共性是都处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11.长江三角洲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

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

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特别是有长江和众多铁路可以联系中国广大的内陆腹地,也有上海、杭州、南京等主导性的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完全可能发展成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当前的不足主要是城市间都是竞争关系,没有形成分工合作的有机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

12.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市**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下图: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__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地理因素是。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_劳动力向产业转移不断扩大。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__方向的郊外。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分别简要点评两位代表的观点。

6)如何解决该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你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1)增多增大。

2)沿海城市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3)增大。二、三城市规模。

4)下风。5)点评有车族:自行车,既环保又经济,且利于身心健康。

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多造成交通拥堵,间接加剧机动车的空气污染。点评自行车族:机动车出行方便,效率高,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机动车数量多,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且大量排放污染物。(本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6)①公交优先。②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的管理水平。③错开出行高峰。

④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⑤对市中心的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⑥正确引导私家车的发展,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别化调控。

⑦关注步行街和自行车车道的建设等等。(若没写出公交优先不能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措施,本题切合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能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较为容易地作答此题。

13.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___b___等三个省(市)。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1)四川(或川、蜀) 陕西(或陕、秦)

2)成都为团块状,重庆为组团式。成都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重庆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

3)天然气、煤、铁、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人口占西部地区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gdp占两部地区gdp总量比重大;万元gdp能耗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4)水土流失;荒漠化;酸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问题,要求能够结合图表资料说话,回答时要能够调用教材中城市区位条件、城市环境问题的相关原理和结论。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既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又位于两省之间的山脉是 a 昆仑山 b 秦岭 c 长白山 d 太行山。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山脉的分布。以上四座山脉中属于地形区分界线的有昆仑山和太行山。昆仑山以...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 环境 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回答第1 2题。1 图中字母f g 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资源开发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b 产业活动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c 产品消费 废物排放 产业活动。d 资...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第1 4题。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华南 华东和华北地区 b 西北 西南和东北地区。c 西北 东北和华北地区 d 东北 华北和西南地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