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发布 2024-01-05 08:20:13 阅读 1610

《动力气象学》考试大纲。

本《动力气象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气象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及基本动力特征、涡旋运动与准地转模式、大气中的波动、大气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动力学以及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其变形,掌握大气中的主要波动类型和小扰动方法,掌握大气中存在的主要的不稳定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热带大气动力学的特征及其与中、高纬度的差异,熟悉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地球和大气的基本特征。

2.运动方程。

3.连续性方程。

4.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

5.球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组。

6.局地直角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组。

7.β平面近似。

8. 能量守恒定律。

9. 尺度分析和基本方程组的简化。

10.地转风与热成风。

11.静力平衡。

二)涡旋运动与准地转模式。

1.环流与环流定理。

2.涡度方程、位涡度方程。

3.浅水模型中的涡度方程。

4.散度方程与平衡方程。

5.准地转模式与准地转位涡度守衡定律。

6.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和ω方程。

三)大气中的波动。

1.小扰动的波动方程式。

2.声波。3.重力波。

4.惯性内波与惯性振荡。

5.重力惯性外波和重力惯性内波。

6.罗斯贝波。

7.群速度和上游效应。

四)不稳定理论。

1.不稳定的概念。

2.惯性不稳定。

3.正压不稳定。

4.斜压不稳定。

5.开尔文-赫姆霍兹不稳定。

五)热带大气动力学。

1.热带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及其尺度分析。

2.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和开尔文波。

3.积云对流加热参数化。

4.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和台风的发展。

六)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

1.大气环流。

2.角动量平衡和输送。

3.热量和水分平衡。

4.能量循环。

5.大气环流的模拟。

6.平流层大气环流。

二、考试要求。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熟悉并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的平均半径、标准大气压和标准大气密度的数值。

2.理解并掌握重力、气压梯度力、coriolis力和β平面近似的概念,熟悉运动方程及其在球坐标下的形式,熟练掌握局地直角坐标系下的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3.理解并掌握位温的概念,了解连续性方程、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方程。

4.了解并掌握大气中主要的能量形式,熟悉能量守恒定律。

5.了解并掌握大气运动的分类及其特征量;理解地转风、热成风和静力平衡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公式。

二)涡旋运动与准地转模式。

1.了解环流的物理意义和环流定理;深入理解并掌握涡度、位涡度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浅水模型中的涡度方程和位涡度守恒的推导。

2.了解散度方程和平衡方程,掌握准地转模式和准地转位涡度守衡,了解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和ω方程。

三)大气中的波动。

1.理解并熟练掌握小扰动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方程组的线性化。

2.了解并掌握大气波动的基本类型、特性及其形成的物理条件。

3.深入理解罗斯贝波的基本概念及其动力学性质,掌握经典的罗斯贝长波公式及其频散理论。

4.深入理解并区分波动的相速度和群速度,掌握上游效应的概念。

四)不稳定理论。

1.理解并掌握波动不稳定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大气波动不稳定的基本类型、成因及其不稳定的判据。

3.掌握正压不稳定判据的推导、机理及其与基本气流分布的关系。

4.了解斜压不稳定的eady模式和两层模式,掌握斜压不稳定的机理。

五)热带大气动力学。

1.了解并掌握热带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了解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大气运动方程。

2.了解并掌握低纬大气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和开尔文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形成的物理条件。

3.理解低纬小尺度对流与大尺度扰动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积云对流加热参数化的概念并了解其方法。

4.深入理解并掌握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的概念,了解台风的发展理论。

六)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

1.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观测事实,了解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中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平衡和输送以及能量的循环。

2.了解大气环流的数值模式和数值模拟。

3.了解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了解平流层大气运动中准两年振荡和爆发性增温现象。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小仓义光著,黄荣辉译。 大气动力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 叶笃正,李崇银,王必魁.动力气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 刘式适,刘式达.大气动力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编制日期:2024年7月10日。

天气学》考试大纲。

本《天气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气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天气学是现代气象的重要内容,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天气学的基本概念,如气团、锋面、气旋与反气旋、低槽、切变、高压等,天气基本过程,如寒潮天气过程、降水天气过程、对流性天气过程等,大尺度环流特征,如大气平均环流、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系统、东亚季风环流等。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天气过程,总体了解大气环流特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气团、锋面。

2.气旋与反气旋。

3.高低空急流。

4.切变线与低涡。

5.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

6.赤道辐合带与东风波。

7.南压高压。

8.台风与对流复合体。

9.高空槽与高压脊。

10.极涡。

11.walker 环流。

12.hadley 环流。

13.enso事件。

二)天气系统和过程。

1.中高纬天气系统。

2.低纬天气系统。

3.寒潮天气过程。

1) 寒潮爆发路径。

2) 不同路径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寒潮预报。

4.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1)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2) 降水的天气尺度天气系统。

3) 暴雨的中尺度系统。

4) 不同高度急流对暴雨的作用。

5)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5.对流性天气过程。

1) 雷暴的结构及雷暴天气的成因。

2)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3) 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4)对流性天气的预报方法。

6.江淮梅雨天气过程。

1) 形成江淮梅雨的东亚大气环流形势。

2) 江淮梅雨对流层中低层的天气系统特征。

3)江淮梅雨锋的基本特征。

三)环流特征。

1.大气环流特征。

1) 大气平均环流特征与季节转换。

2)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型。

3) 极地环流概况。

4) 热带环流概况。

5) 西风带大型扰动。

6) 急流。

7)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2.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特征。

1) 低纬度环流的基本特征。

2)高原上空环流的基本特征。

3.季风环流特征。

1) 冬、夏东亚季风环流特征。

2)东亚季风的形成。

4.东亚季风与低频振荡。

四)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大尺度系统的控制方程。

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2)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及方程。

3) “p”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4) 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与方程。

5)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

2.低纬度大气运动特征。

1) 低纬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2)云团、台风、热带波动和热带气旋运动的基本特征。

二、考试要求。

一)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

二)了解并掌握东亚天气过程和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三)深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控制方程;

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朱乾根等编著.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 伍荣升主编.现代天气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编制日期:2024年6月10日。

大气化学》考试大纲。

本《大气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大气污染、大气环境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化学的基本概念;控制大气成分浓度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大气微量成分的循环过程;大气气溶胶;大气臭氧;云雾降水化学;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大气化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 大气化学的基本概念。

1. 地球系统和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2. 地球大气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大气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4. 大气化学的研究意义。

5. 大气辐射过程、能量过程、动力过程对大气成分的分布和转化的影响。

二) 控制大气成分浓度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

1. 源及其分类。

2. 地表源的特点。

3. 生物源的物理化学过程。

4. 非生物源的物理化学过程。

5. 地表源排放的测量技术。

6. 微量成分的长距离输送。

7. 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过程。

8. 清除与沉降过程。

三)大气微量成分的循环过程。

1. 水循环。

2. 氢循环。

3. 碳循环。

4. 氮循环。

5. 硫循环。

四)大气气溶胶。

1. 大气气溶胶的基本概念。

2. 气溶胶粒子的寿命。

3. 粒子尺度。

4. 尺度范围及性质。

5. 粒子浓度。

6. 粒度谱分布。

7. 谱分布经验函数。

8. 气溶胶粒子的产生过程。

9.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元素浓度谱分布。

10. 气溶胶的**的判定与分析。

11. 气溶胶的观测实验方法。

五)大气臭氧。

1. 大气光化学理论。

2. 氮-氧大气的chapman光化学平衡理论。

3. 对流层臭氧。

4. 平流层臭氧。

5. 南极臭氧洞问。

6. 臭氧的环境效应。

7. 臭氧观测仪器及技术手段。

六)云雾降水化学。

1.云化学。

2.雾化学。

3.降水化学。

4.酸雨问题。

5. 酸雨的环境效应。

6. 酸雨的观测。

七)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

1. 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成因。

2. 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证据。

3. 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势态。

4. 大气成分在气候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引起的气候环境效应。

5.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6. 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二、考试要求。

一) 大气化学的基本概念。

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桂林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616 考试科目名称 高分子化学。总分150分,三小时答完。考生注意 1。请将答题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视为无效。2 考试需带普通计算器用具。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体型缩聚的凝胶点pc 2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3 自动加速现象...

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校自命题科目复习提纲。261日语二外。日语二外考试包括三部分内容 语汇 文法和读解。1 语汇。1.1要求掌握体言 用言的性质和特征。包括 数词的用法 体系和指示词 常用的形式体言。动词的活用形 自动词和他动词 授受关系的动词 形容词 形容动词的活用形。1.2要求掌握连体词 副词 接续词 感叹词的性质...

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A

济南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报考专业及 结构工程 081402 试题科目及 结构力学 461 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 草稿纸上无效 一 选择题 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后有一个序号,请选择该序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对右图结构体系进行几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