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卷

发布 2024-01-05 22:05:05 阅读 3176

钱坑中学2013-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俘虏/掳掠妃嫔/濒临埋单/埋没

b.辅助/果脯夫婿/须臾纤维/纤尘。

c.内讧/杠杆犒劳/镣铐创伤/开创。

d.殷红/胭红诀别/角色押解/解差。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他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去把玩。

a.长久不衰 b.锤炼 c.自命不凡 d.把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基雅维利在16世纪初失去所有的政治地位后,将多年在共和**中任职的感受化为文字,完成了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c.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

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

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

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

也可能产生新类型。

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

abcd.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

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

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

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造其庐造: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饬:告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①南苑西宫棘露牙②,万年枝③上乱啼鸦。

北人④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 ①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

②牙:同“芽”。③万年枝:

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④北人:

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并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不可胜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4)于是余有叹焉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经典文化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亚理士多德认为,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更在于使人摆脱“卑陋”的习性,提升德行和操修,追求善的生活。现代文学先驱洪堡认为,“人的真正目的,是使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

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知识体系的划分日益复杂纷繁,许多学校开始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受教育者的知、情、意或德、智、体往往很难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往往被忽略。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剑桥大学**爵士撰写的《两种文化》一书指出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的危机。于是,学者们纷纷倡导“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以补充专门教育或技术教育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美德。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的唯一途经。”经典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文心雕龙·宗经篇》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经典确立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

今天,我们教育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恰恰就是我们远离了基本的常道、常理、常法,比如诚信、公正、善良、宽容、无私、勇敢等。从鲁迅那代人开始就把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奋斗的基本目标,到今天,必须承认我们还需要继续他们的工作。

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文学经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传统。现在的学生容易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无法调整心灵的失衡、焦虑和痛苦,难以应对社会和人生中的各种困境。在许多学生看来,只要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学好了,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连中文系的大学生也会经常问老师: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背那么多唐诗宋词干什么?

或许,它们对于我们当下找工作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可是,当我们在人生中碰到不幸、挫折时,面临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的取舍时,电脑会提供答案吗?机器能解决问题吗?

但文化经典却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作家白先勇说得好:“要说文学经典有用,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

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美国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个大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文学经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学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过、看通、看透《红楼梦》的人,的确要比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高出一截。……文学教人懂得欣赏美。

如何看夕阳,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开花落,潮来潮往?什么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教人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

”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托尔斯泰早就讲过:科学是另一回事,它不能给我们人生中的大问题提供答案,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生活。

科学只能提供给我们一种手段,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义等目的,就如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一样,人不能栖息在桥上。忘却了经典的人往往南辕北辙,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去寻找精神慰藉,除了得到暂时的发泄外,极易成为商业文化的俘虏。虽然文学有制造快乐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通过快乐要教会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美;文学有宣泄人情感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净化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

高二期中考试卷

1 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 a l,a b l,b l b a a b b ab c l a la d a l,l a 答案 c 若直线l a,显然有l a l,但a 2 已知m,n是不同的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m m n,则n b 若m n 则n m c 若m m 则 d...

高二期中考试卷

樟树三中2013 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政治。考试时间 100分钟总分 100分。第i卷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 哲学 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这一主题意在...

高二期中考试卷

五峰中学高二级地理 必修2 期中考试。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1 2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 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 a ab b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