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模拟语文试卷

发布 2024-01-07 04:05:10 阅读 32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踯躅踟躇脏腑臧否

b.悲怆创痍愠怒瘟疫

c.辞藻聒噪睥睨媲美

d.阿谀膏腴觇视颤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记得有位藏石名家曾对人说起:觅奇石难,为其起名更难。点睛之笔,可赋顽石。

以生命,启观者以遐思。石的提名作为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b.平遥古城座落于山西省的晋中平原地区。当走近古城时,我忘不了扑面而来的一股震撼力,那是从古城墙伟岸躯体里透出来的守护力量。

c.这一幅游民与游民文化的历史长卷,画面并不美丽,很像是用扫帚蘸了阴沟污泥画就的大泼墨。因而它给我的不是美感,而是一种毛骨耸然的恐惧感。

d.法律援助是一项司法救助制度,是国家为贫弱者、残疾人等提供减费、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性法律制度。始于2024年的中国法律援助工作,日益成为帮助弱者解决法律纠纷、伸张正义的重要力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也只是见见面。

他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偶尔无论难免诚然 b.偶然不管难免当然

c.偶尔不管不免当然 d.偶然无论不免诚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的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

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进入2024年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一句话:

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c.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它一定会使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d.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在盐湖城冬奥会上改写了双人花样滑冰的历史,成为第一对在国际大赛上使用抛四周跳的选手。虽然功败垂成,但他们出色的表现还是赢得观众和裁判的认同,他俩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了第一枚双人滑冰冬奥会奖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b.连日来,“申博”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市民口头语,无论在校园,还是街道,人们群情振奋,纷纷以不同方式支持“申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c.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

d.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臭牌教过我们,泥塘教过我们,蚊子和狗也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这些老师,就不愿意从上错了的车上走下来。也真奇怪了。

6.选出上下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 )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

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bc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间变量”的研究(节选)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中间变量”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论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反应,不仅为外部环境刺激所规定,并且受其内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托尔曼将这个内部过程称为“中间变量”。从而把行为主义的s—r公式修改为s—o—r。

o—就是“中间变量”,它包括人的生理内驱力、遗传、经验和年龄等因素。在皮亚杰看来,人的内部思维图式或认知结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最主要的“中间变量”。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中间变量”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中间变量”是一个由主体内容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就其水平而言,可区分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不同层次,它们之间又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主体内部结构,把握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揭示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虽然历来十分重视对中介的研究,但一般仅限于人的外部实践活动,而对内部意识或心理过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中间变量”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7.修改后的行为主义公式为s—o—r。“o”代表“中间变量”。那么根据文章所示,“s”和“r”分别代表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s”代表起始变量,“r”代表终极变量。

b.“s”代表外部环境刺激,“r”代表行为内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c.“s”代表行为以外的客体刺激,“r”代表行为主体反映。

d.“s”代表外部环境,“r”代表行为主体。

8.皮亚杰的观点如果要具体、准确地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的内部思维图式或认知结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主要的心理机制。

b.人的内部思维图式或认知结构是人们认识活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最主要的心理机制。

c.“中间变量”主要指人的内容思维图式或认知结构。

d.人的内部思维图式或认知结构主要指人的行为过程中的“中间变量”。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内容分别填入图中哪个方框最合适( )

a.①中间变量②生理要素③社会要素④行为反应

b.①行为反应②社会要素③生理要素④中间变量

c.①生理要素②社会要素③行为反应④中间变量

d.①中间变量②生理要素③行为反应④社会要素

10.根据这段话的内容,给“认知心理学”所下的定义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认知心理学是对“中间变量”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研究的科学。

b.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认知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规律的科学。

c.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外部环境刺激所规定的人的行为反应的科学。

d.认知心理学是**主体内部结构、把握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的科学。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①,蠲②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视牍疑之,密色物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②蠲:免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①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会天大雨,道不通

d.①我若从尔言得不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b.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史朝夕狱门外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b.③⑤cd.②④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坚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升官。

b.唐震任临安官府**,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把这件事报告给刑部,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就拿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因决不投降而死。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 1 b a麻痹 b c赡养 sh n d摈除 b n 2 a b拾人牙慧c礼尚往来d暗中勾通。3 b个别指极少数 少有的 各别指各不相同有所区别。起用指提拔使用,启用开始使用 多用于物 不仅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不止。反而表示情况相反。4 d a侵蚀身体搭配不当b宾语中心语残缺,避免出现大量聚...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 1 b a麻痹 b c赡养 sh n d摈除 b n 2 a b拾人牙慧c礼尚往来d暗中勾通。3 b 个别指极少数 少有的 各别指各不相同有所区别。起用指提拔使用,启用开始使用 多用于物 不仅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不止。反而表示情况相反。4 d a侵蚀身体搭配不当b宾语中心语残缺,避免出现大量...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 1 b a麻痹 b c赡养 sh n d摈除 b n 2 a b拾人牙慧c礼尚往来d暗中勾通。3 b 个别指极少数 少有的 各别指各不相同有所区别。起用指提拔使用,启用开始使用 多用于物 不仅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不止。反而表示情况相反。4 d a侵蚀身体搭配不当b宾语中心语残缺,避免出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