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

发布 2024-01-10 22:40:11 阅读 8360

食品安全,亟待修复的一道疤痕。

长期以来屡被提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像现在一样让我们如此的感同身受,也从未被置于如此之高的关注度。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形象。

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三聚氰胺“结石宝宝”让整个民族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还有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等。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大家“谈食而色变”,几乎所有食品都有问题,猪肉含有瘦肉精,牛肉含有激素,鸡肉含有抗生素,蔬菜含有农药,海产品含有重金属,添加剂、防腐剂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各种新生词汇频频进入市民生活,不少家庭主妇开始潜心研究各种陌生的化学名词。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究其根源,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现阶段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不能有效形成完整可追溯的农业产业链条,在利益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和农户不注重生产安全,质量自然无从保证。

二是目前我国实行的 “以分段管理为主、产品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存在一定弊病。在这种“多机构模式”中至少有九个部门和机构直接介入食品安全监管。农业、质监、卫生、食监、工商等部门分别对不同阶段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体制看似分段清晰、责任分明,但运行起来则难免产生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互相推诿等弊端。

“八个***管不了一个草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食品监管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的。分段监管割裂了这一链条,不是重复监管浪费行政资源,就是形成"监管真空"。

三是现行的食品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关于检测的监管法律、法规始终置后,而且置后的时间太久,亟待及时更新。

四是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给那些黑心且一心追求利益的企业有了可趁之机。

五是企业良心的沦丧。

六是实行产品质量免检制度存在着无法回避的矛盾。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在日益活跃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道德规范永远无法代替法规条文的刚性约束。从客观上。

它给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了“弹性操作”的空间。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惜以次充好,假借免检招牌逃避了检查,生产出来的劣质产品堂而皇之进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而且免检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

免检制度既不是行政许可,也不是行政处罚,纯粹是行政机关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减少自身责任,实行选择性执法的借口。此外,它还给某些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滋生腐败。执法人员在产品检验还是不检验、如何检验等问题上,可以与生产厂家讨价还价,国家法律尊严荡然无存,公平竞争的原则被破坏。

对此,我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市民自身来看,大家只需做到:买东西到大卖场、大超市;选购食品尽量选定型包装,不买散装熟食,因为没有加工日期和保质期,容易发生隐患;不要去街头无证小摊、小饭店吃不洁食品;午餐尽量吃得简单、营养、方便、卫生;不要拼死吃河豚、贪美味吃毛蚶、追求口感好不烧熟煮透,甚至吃过期食品……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所以只希望人人都能长期坚持。

必须坚持走现代规模农牧业的道路,走产业链建设的道路。建议,将相关助农资金集中起来大力支持可追溯的、有系统保障的、绿色生态的、有规模的农牧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链的建设,既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又为现代农业的内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建议改进监管体制。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特点,尽快建立责权一致、分工负责、覆盖食品生产全过程、全国相对统。

一、符合上海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尽量减少监管部门,最好相对集中统一到一个主管部门,其他部门予以配合。

继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应围绕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食用消费各个环节,即从农田到餐桌整个产业链实施调节和规范。

继续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化,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频繁**。一旦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公开了,监管部门随时应对的压力也就增大了,高**率后,普通市民发挥的自觉抵制作用明显显现出来,市民主动不买问题食品、不合格食品,抵制不诚信甚至违法企业的产品,远比通过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罚款处罚更有效。

须扩大消费者话语权。当地**对于当地企业常有舔犊之情,因此要严防地方保护主义。而预防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确保信息是共享的。

在食品领域进行制度设计时要加大消费者的话语权,是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

呼吁企业重新思考良心的问题。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零风险食品,但近年来频频被**的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都不是常规的食品添加剂。企业要讲效益,这点没错,但讲诚信不会影响企业的利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作为 “公民”,也应该取财有道,要讲社会责任,要为消费者、为社会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回报。企业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信用缺失,更不可能长久做强、做大,反而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尝到的只会是自己种的恶果。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立业之本。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规律。不道德逐利,置社会利益、相关方利益于不顾,这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提高行业门槛,规范行业运行,加大行业治理。食品安全事件中,往往是规模小、无证无照、管理差的“作坊式”小企业易出问题。我建议,提高食品产业链中关键环节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大对行业格局的整治和管理,净化市场;杜绝区域性保护行为;制定规范、有序、严格的监控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农户应更有责任心,确保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

全面取消产品质量免检制度,进一步严格监督检查产品质量,维护中国企业产品质量的形象信誉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征信、评价、披露、服务、奖惩等制度,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运行系统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如公开、便利的食品安全信用查询系统,科学、公正的食品安全食用评价系统等;在信用活动上,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

创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近几年,几乎每次食品安全的“红灯”总是率先在国外亮起。没有食品安全评价的话语权,也就丧失了监管的主动性。

为此,我国应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资源,尽快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确保食品安全评估检测机构的权威性,制定相关规程和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

2011食品安全问题。标签 杂谈。分类 小桥流水人家。一 大米镉超标事件。大米作为南方人的主食,无疑听到这个消息对南方人而言无疑与时晴天霹雳,但是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立刻展开调查,甚至对广西 广东 湖南 珠海等集贸市场以及米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证实 百分之十大米的确含有镉超标。但是,专家也建议普通市民...

食品安全问题

冯堃韩键男李安平。一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 1.我国两亿多的农户都在分散地生产我们所吃和作为原料的所有食品,包括鸡鸭鱼肉蛋奶粮。食蔬菜水果,无一不是两亿多户农户分散生产出来的,我强调的分散也就是个体。根据我们现在对两亿多农户七到八亿的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以及守法意识的了解,大家可以想象,假如农民生产...

食品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仍是近年公 申论考试的热点。为此,华图教育提文波老师根据公 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 食品安全 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 对策等申论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1.背景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