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上数学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1-11 18:50:10 阅读 8677

《准备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把《数一数》和《比多少》合并为一个单元出现在新教材的《准备课》。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伊始,我把课本首页《编者的话》送给学生,以此来欢迎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两个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

然后随机抽取一大组,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排,先找学生数,然后师生共数,再数一数班里一共有几大组。接着打开课件,出示主题图。问这是**?

你都看到了什么信息?让学生随机说,怎么说都可以,说到与课本两页描述的物品后,板书出来,并把数字提取出来。如:

1面国旗,1并领读。按照此方法,把10个数字都提取出来。其中,数数时,要按照顺序数数,渗透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的思想。

10个数数完后,教师再领读一下个数。最后,再回归到教室,看看教室都有什么物品,有几个,并不时的把校园文化穿插到讲课的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看到国旗、校旗以及队旗时,给他们讲解一下与这些旗帜有关的知识。

本节课我第一次讲时,有点儿循规蹈矩的按照课本中从数字1到10都有什么物品来讲,忽略了除了这些物品可以用10以内的数字表示,图中还有其他物品的数量同样也可以用10以内的数字来表示。比如:图中除了1面国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1位老师、1栋教学楼也可以用数字1表示。

除了2个单杠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两个看书的小朋友、两个玩单杠的小朋友、两个向老师问好的小朋友等等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可是我讲课时没有让学生发散思维,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为图中只有课本第两页描述的哪些物品。新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中指出,新教材中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要使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并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由此看来,我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另外讲过之后,也没有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虽然学生都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字,但是,打乱顺序让学生读一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后我又向同组的其他数学老师请教本节课应该怎么讲,取过经后,再结合自身的教训,使我在第二次讲时弥补了第一次讲课时的不足。

总之,本节课就是要充分的挖掘图中的信息,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充分的数,最后再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以此来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使学生能准确地数出图中物品的数量。

位置》单元教学反思。

位置》这个单元是新教材改版后从一年级下册调整在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上、下”“前、后”还是比较好,而对于左右学生容易在判断平面图形时混淆。“左、右”的教学内容是在“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之后。“左、右”的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左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能准确地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数学**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了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地学习。

因此,学生在能用“左、右”来描述自己身边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明确:在判断平面图上某物的左右时,是以“观察者”作为参照点的,即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右手边就是“右边”,这样学生在做题就可以少出错。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引导学生观察,寻找。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认识图形(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由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

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因此我先让孩子用学过的数介绍自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等活动,复习了0-10的数。接着让孩子猜猜它们的后面都会写哪些神秘数字,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

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找规律苏教版

找规律教学反思。寓教于乐 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 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头活水。1 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什么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会对学生的 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刀 石头 布 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找规律苏教版

找规律教学反思。寓教于乐 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 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头活水。1 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什么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会对学生的 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刀 石头 布 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找规律苏教版

找规律教学反思。寓教于乐 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 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头活水。1 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什么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会对学生的 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刀 石头 布 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