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教案

发布 2024-01-29 12:10:00 阅读 4915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大有山学校执教:马晓燕。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班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助学单。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1、复习导入:列竖式我能行。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92页例4,学生说出名称和**: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

5+1.5=8.0 3.

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

(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3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一人身着点心店服装,头戴点心店帽子出现在学生面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点心的**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点心**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

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做早点,哪种食品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的和,再求出他们**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食品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完成第104页试一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如果学生对情境理解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示,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第(1)小题有学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可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运用加法计算出结果。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4.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 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除巩固计算方法外,注意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⑵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五、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三年级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1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 格林童话 花了4.2元。他又买了一本 数学世界 花了8.6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第一种算法 4元 8元 12元。2角 6角 8角。12元 8角 12元8角也就是12.8元。第二种算法 4.2元 42角。8.6元 86角。42 86 128角也就是12.8元。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5 学生自己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小数点数位没对齐的练习题,让学生纠错。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

三年级加减法速算

1三年级加减法速算千 三年级加减法速算千 的数来计算,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 在计算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易。遇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去掉小括号,则不改变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去掉小括号,则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