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培训 谈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认识

发布 2024-01-30 21:10:04 阅读 2851

识得个中味。

谈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认识。

开篇的话:各位亲爱的老师,各位尊敬的同行,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今天是正月十三,空气里依然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年味是什么?

原来只说中国人都知道,如今该说地球人都知道了。可我今天说得这个“味”不是年味,而是“语文味”,语文应该是个什么味?你所执教的年段语文又应该是个什么味?

语文老师都知道吗?在座的要么是有过多次执教三年级的经历,经验非常丰富的行家里手,亦或是新手上路,但你肯定跃跃欲试,那么三年级的语文应该是个什么味?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时常思考,时常回味,时常质疑的。

只有我们深刻地理解“语文味”,才能引领学生识得语文味。只有我们的课堂时刻洋溢着浓郁芬芳的语文味,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什么是语文味呢?

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3. 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5.“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因此“语文味”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意味着:

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8.“语文味”理论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一.遵循“语文味”审视目标。

三年级语文年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课内、课外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以及收集获得的语言材料。

5、诵读优秀诗文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等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冒号、引号。

附:细化目标。

a、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b、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c、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4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d、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e、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f、习作:1、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二.着眼“语文味”俯视教材。

掌握整体结构。

三年级下册属中年级段,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学习习惯。

教材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方式呈现,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有序而又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承接前一册教材安排的 “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等习惯要求,三年级下册教材分别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有写人的如《微笑着承受一切》、《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有记事的如《雪儿》、《花瓣飘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菩萨兵》,有科学童话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如《狼和鹿》、《放飞蜻蜓》、《恐龙》、《海底世界》,有描景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等等。

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本册中选入的几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放飞蜻蜓》、《槐乡五月》、《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狼和鹿》、《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3、习作。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

、单元练习。

教材8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

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

每次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学用字词句”主要是一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写字”是关于汉字书写的归类练习。

“读读背背”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熟记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让学生记诵;二是积累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读背背”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则强调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

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话题用于口语交际的练习。“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把握教学重点。

1、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每篇课文后都编有4-5题作业题。课后作业主要是读写生字新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课课后都有一至两道语言训练题,这些题是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必须重点指导,这些题也在告诉我们三年级下册应经把“表达”或者说是“吸纳后的倾吐与运用”提高一定的高度,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此为载体,为契机,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成素养。

2、掌握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

三.追寻“语文味”聚焦策略。

习惯篇。小学语文教材编者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语文课标》为依据,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习惯篇”之特色,编入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篇。无论从教育理念层面深究,还是从呈现方式角度审视,“习惯篇”凸显的人文性、指向性、示范性、联系性和启发性,充分体现了立足根本、夯实基础与着眼未来、追求发展的巧妙融合。

爱心与智慧铸就的创新内容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也为老师们实施养成教育提供了优质凭借。准确把握《语文课标》要求,发掘教材内涵,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习惯篇”的教学要旨。

我们以为“习惯篇”教学必须强化“读、学、养”三个环节,追求“透、实、恒”三个境界。

一、 读图究意、力求透彻。

习惯篇”以图说话,一幅幅精美的彩色**形象直观地呈现训练内容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提供了学习范例。“习惯篇”的学习应当从“读”图开始,研究也应从“读”图开始。

1.仔细观察,读“清”图。

习惯(6)”安排了两个训练主题:一是“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认真完成作业”。

仔细观察**,首先要一幅一幅看清楚**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干得怎样。

2.深入思考,读“懂”图。

课本插图,定格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瞬间。只看清图上有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思考,读懂图画想说什么;要悉心**,明白编者用意是什么,使静止的画面在我们的眼前灵动起来,让编者的心声在我们的耳畔回荡。

以第1页插图为例,上面一幅图中,黑板上的字有什么作用呢?用心想一想,我们不难理解,老师指着的三行字,揭示了本次习惯训练的一个主题——自主预习;提示了学习的方法要求——读课文、学字词(这是三年级起步阶段最基本的要求);强调了学习方式特征——自主(自读、自学)(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根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三年级教材教法培训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教法培训 三年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三年级教材,首先,我会纵向梳理整个年级两册书的知识网络,从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等方面,和大家一起整体把握教材,形成知识网络 其次,通观全年级两册书的全单元,从每一单元的...

苏教版三年级 下 研教材说课标

研课标说教材。三年级数学 下 研说流程 1.说课标。2 说教材 教材内容 编写意图 编写特点 版本比较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3 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 说课标。总体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1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 雪儿苏教版

雪儿。解读一。雪儿 一文的理解主要要抓住雪儿 我 和爸爸。一 先分析两个人物 首先,爸爸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对于受伤的小动物,他能伸出援助之手。这点的理解要紧扣文章中的 受了伤 身子很脏 来理解。其次,他又是个对子女非常体贴的人,我 受伤在家,父母又要去上班,所以很孤独,这点做父亲的很清楚,所以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