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发布 2024-01-31 19:50:01 阅读 982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两首古诗都是写秋景的,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了解作者描绘的秋色,并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时,通过指名朗读,检查他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指名试说诗句的意思,检查学生自读理解情况。对于理解上的偏差与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中,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并再现诗歌情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指导吟诵,从而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通过对学习古诗方法的总结和朗读古诗技巧的指导,重点指导“拖腔”的准确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学生古诗词诵读情况。

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5、教学课时:2课时。

6、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古诗《山行》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枫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看大家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你们知道吗?

唐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这瑰宝中的瑰宝,两首堪称经典的古诗。首先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课件出示)

2.交流简介作者。

1)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杜牧)

2)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吗?(生谈自己的了解)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检查预习。

1.检查对本首古诗中的一个生字“径”的读与写。

1)指名读,纠正字音。斜xié又读xiá(古音)。

2)说说字的间架结构及识记方法。

3)田字格中描红、临帖。

2.检查对诗词的朗读、理解。

1)指名读,评价、正音。

2)谈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3)回忆方法,复习巩固。

1.要想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出。

4)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投影出示书页)

1.解诗题。

1)学生自己尝试理解诗题的意思。

2)师小结:在山上行走。

2.明诗词,悟诗意。

1)请学生齐读句,指导“径”、“斜”的读法。

2)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3)小组汇报交流。

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坐:因为。爱:喜爱,留恋的意思。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熟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

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5)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师小结指导:(课件出示)

教师点拨: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3、品味想象,赏诗境,诵诗词。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出示图,这就是杜牧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让生看图说话)

(4)指导朗读。

着重指导“拖腔”的准确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4)总结课文,揭示写法。

1.杜牧的《山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秋景图。假如我们真的置身于这秋景中,远眺高山入云,近看枫林如焰似火,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2. 是的,看的如此美丽的景色,每个人都会惊喜不已,由衷地发出赞叹。诗人同样也不例外,通过描写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就是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

3.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再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或收集一些描写秋景的古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古诗《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 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意。

3、 学习“霜、愁、眠、苏、寺”五个生字。

4、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生字,会读会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山行》,并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导入:今天我们同样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

3.板题,解题。

二)出示诗句,检查预习。

(1)指名读,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交流书写。

(3)简介作者:

生交流后出示作者简介: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出。

(三)**对照,理解句意。

1.让学生轻声读第一二行诗句,边读边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季节?是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2.在秋夜里,诗人乘坐的船停靠在枫桥的岸边,他的所见、所闻、所想的又是什么?(看图)

3、看图完成练习。

4.在这冷清、幽静的晚上,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看出?使学生理解“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时作者为什么还能听到钟声?说明了什么?

5.小组内交流一下,对诗句字、词、句的解释。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出示: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6.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2)指名读。这次请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3)你能把作者的情感也读出来吗?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4)总结全诗,美味品读。

1、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学语文 《古诗两首》2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

古诗两首 敕勒歌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教学准备 ppt课件 查找诗人资...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5古诗两首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5古诗两首人教版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2 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人新课。1 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2...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5古诗两首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5古诗两首人教版。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2 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人新课。1 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