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试听课

发布 2024-02-04 11:05:00 阅读 1548

课题:牛吃草问题。

题目:有一片一直匀速生长的草地,这片草地7头牛可吃4天,6头牛可吃5天,问12头牛可吃几天?

解题思路(板书建议):

假设1头牛1天草1份草。

原有草 4天新增草。

7×4×1=28(份)

原有草 5天新增草。

6×5×1=30(份)

30-28=2(份每天新增草。

28-4×2=20(份)或者30-5×2=20(份原有草。

12头牛的情形:

方法一:第1天:原有草20份,新增2份,共22份,吃了12份,剩下10份;

第2天:剩下草10份,新增2分,共12份,吃了12份,刚好吃完。

所以12头牛可吃2天。

方法二:由于每天都长出2份草,每天都可以在12头牛中安排2头牛去吃新增草,那么剩余的10头牛去吃原有草。

图示如下:10头牛吃原 2头牛吃新。

有草10份增草2份。

第1天第1天过后草地上还有10份原有草。

10头牛吃原 2头牛吃新。

有草10份增草2份。

第2天第2天过后草地上的原有草为0

那么吃完草的天数应该为:

20÷10=2(天)

通过图可以发现,所用的天数即是10头牛把原有草吃完的天数。

讲课建议:1)读题时提醒学生草是每天都在生长的,且每天的长草量是相等的。(即草的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2)解释作图,“题目很复杂,但草可以分为原有草和新增草。原有草的量并不会发生变化,变的是新增草的量会随着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天数越多,新增草越多。”同时作出图形。

3)“7头牛4天刚好吃完这片草,由于我们已经假设1头牛1天吃1份草,所以共吃了7×4×1份草。刚好吃好,也就说明这片草地共有28份草”。在图形右侧写出“7×4×1=28(份)”。

4)“6头牛5天吃完这片草,由于我们已经假设1头牛1天吃1份草,所以共吃了6×5×1份草。刚好吃完,也就说明了这片草地共有30份草”,在图形右侧写出“6×5×1=30(份)”。

5)教师提问,“30份比28份多少份?”等学生回答出来之后,顺势讲解,“多出的2份是因为下图比上图中的草多长了1天,因此每天的新增草为2份”,同时把“30-28=2(份每天新增草”写出。

6)再次提问,“这时能不能把原有草的草量求出?”,给学生思考时间。

7)教师讲解“因为草分为原有草和新增草,原有草量为总量减去新增草量即可”,写出“28-4×2=20(份)或者30-5×2=20(份原有草”。

8)方法一按照板书照读即可,同时写下板书。

提问学生,“我们已经求出每天的新增草量是2,可不可以每天都在12头牛中安排2天牛吃新增草,刚好可以把每天的新增草吃完。那么剩余的10头牛就只能去吃原有草。”写出“由于每天都长出2份草,每天都可以在12头牛中安排2头牛去吃新增草,那么剩余的10头牛去吃原有草。

”9)“我们还可以发现2头牛总可以把每天新增的草吃完,所以只要剩余的10头牛把原有草吃完,这片草地的草就可被吃光。意思就是,因为新增的草每天都被2头牛吃完,所以要把整片草吃完,主要看剩余的10头牛几天可以把原有草吃完?因此,只需要算出剩下的10头牛吃原有草所需要的天数就可以了”。

10)“我们不妨通过线段图来理解”,作出图形并作简单解释。“我们从中发现,12头牛把草吃完所要的时间也就相当于10头牛吃完原有草所要的时间”,写出板书,“那么吃完草的天数应该为:20÷10=2(天)”。

11)总结出结论:“通过图可以发现,所用的天数即是10头牛把原有草吃完的天数。”并作板书。

12)布置课后作业: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吃完,15头牛10天吃完,问25头牛几天吃完?

六年级听课记录

一 分数乘法。信息窗1 分数乘整数。计算课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新内容,建构知识方法跟前面是一样的。信息窗2 分数乘分数 难度增加,刘万元的课值得 意义 分 取 分了再分 取了再取 画图写式子,根据式子画图 信息窗3 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要求每个人会画 会说 会用线段图,课堂建构知识不能节省时间,学...

语文六年级听课记录

一 景仰之情。听课时,顺口而出两个字 大师 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师 之所以为 师 在于他们的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之中,他们永不停歇,将教育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试想,孙双金教师对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彻呀!李白是仙 李白是人 让我们跟着先沾了沾仙气,而后,又去体味人间的情思 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独 坐车很累...

六年级听课记录数学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 最具体 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那么怎样将听课的感受记录下来呢?让我们来写一份听课记录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