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发布 2024-02-10 13:10:03 阅读 4660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教材分析。这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

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

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1.导入诗题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三、总结练习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3.教师总结。四、巩固练习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钩()准()摇()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4.背诵《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生:

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教学评价。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遥招手。

小儿垂钓怕鱼惊不应人教学反思。

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觉,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当。

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遥招手,怕鱼惊”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偷”,诗外有着“打”,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模仿“偷“,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而书写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事实使得孩子想不起来用文字表达,所以在引导上还要有着新的方法。

两首诗中的人物都是孩子,虽然诗不是课文的主人所写,但这些事却发生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让学生认识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来写?这样引导,就等于把任务带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写过自己的孩子,有着为孩子记日记的习惯,孩子也读到了父母的记录,我想孩子们会收获到另一种的快乐。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这两首诗教学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两首诗也是为我们大人而写,也是为我们语文老师自身而写。我们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写着孩子们的童年事,记录着他们的顽皮,记录着他们的享受,课堂中也能够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来,读给学生听,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教案 苏教版

精品资料欢迎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4课古诗两首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两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1.认识 莺 啼 郭 旗 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学习目标。2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1教案鲁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正确读写 蓑 遮 生字和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3.感受 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 童趣。教学重点 读背两首诗,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教案湘教版

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题分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23.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1 总课时。执行时间电教课时。月日。知识与技能 1 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 理解诗歌意思。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具书 反复朗读 质疑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