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布 2024-03-08 00:00:15 阅读 6328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县(市、区)**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先进、完备的科技保障。卫生、科技、教育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相关各行业和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市卫生局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市**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本级**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市**和各县(市、区)**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市和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1、市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和行动保障工作。

2、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本级**及有关部门组成,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

二)日常管理机构市应急指挥部在卫生局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滤布厂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市应急指挥部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工作。 县(市、区)。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市卫生局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出咨询建议和进行技术指导等。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

四)专业技术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开展健康教育。

2、卫生监督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水源、医疗废物、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事件报告、调查处置、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医疗机构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和院内感染控制,采集检测样本,配合进行病**行病学调查。

三、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四、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建立我市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以及全市统一的举报**。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

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质量。

二)预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三)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及其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县(市、区)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县(市、区)以上地方**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五、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应急响应原则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和控制效果,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提高响应级别;对范围有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置、边抢救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地之外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应及时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严密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及时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响应措施。

1、各级**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需要,及时调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置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划定控制区域: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市、区)**报经市**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市**决定,可以对我市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4)疫情控制措施:

疫情事发地**可以在本行政区域采取限制措施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课、停业;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5)流动人口管理:

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组织铁路、交通等部门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7)开展群防群治:

街道、乡(镇)以及社区、村委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8)维护社会稳定:

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2、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置。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级别。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针对消除事件原因、控制危险区域和保护健康人群(包括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等应急控制措施。

4)市卫生局负责对全市或重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5)组织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规范、标准、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6)根据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7)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估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事件风险分析。1.1重大传染病 如鼠疫 霍乱 肺炭疽 0517 传染性非典3肺炎 禽流感 手口足等 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控制不及时 措施不得当或不到位,疫情 疾病迅速传播 传染,危及公众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1.2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平时做好应急抢救物资的准备,包括救护车 急诊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并齐全。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的日常管理。2.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规范,加强救治工作组成员及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适时演练。3.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内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落实相关卫生防护 监测检验和疫情控制措施。4.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 乡镇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试行 的通知 文件精神,规范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规范 科学有序 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我社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