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5-07 20:30:13 阅读 7950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寓言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

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

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看文字、读课文、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1、学会四个生字:“寓”、“矛”、“盾”、“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初步领悟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

2、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1、古乐伴奏带。

2、隶书竖排抄写全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识矛与盾。

1)根据插图,认识“矛”与“盾”。

2)识记生字“矛”与“盾”,引导观察,指导识记书写。

3)根据课题质疑,梳理问题,便于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及时归纳和小结。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方法,巡回检查。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3)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1、小组合作,弄清问题。

提出合作任务,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相机点拨。

2、品读课文,检查读的效果,配乐朗诵。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鲁教版

智子疑邻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 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的能力。3 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1.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 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2.本文选自韩非,末期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里。智 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鲁教版

智子疑邻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 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的能力。3 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1.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 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2.本文选自韩非,末期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里。智 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伊索寓言两则蚊子和狮子鲁教版 2

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寓言内容。2.品味语言,分析蚊子 狮子的形象特点。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4 学习改写 编写寓言,培养想象能力。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寓言内容。2.品味语言,分析蚊子 狮子的形象特点。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