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语文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6:51 阅读 1966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教学目标]通过几处文字的品读理解来学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在以小见大的理解过程中,感受蔡先生的人格魅力。并且,理解蔡先生的言行和精神境界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写人的手法,这是本文的一特色;难点在如何感受到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

文本分析和教学设想]

本文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明白叙议结合、以小见大,而是如何以小见大,议论与叙述有何关联。对文章的理解如下:

本文有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春风化雨”,二是“”兼容并包。

第一部分记叙了三件事,以第一件最为简略模糊,非身临其境,无以体会。可暂且放过。后两件事反映出的蔡先生的人格魅力,欲理解之,有数途径焉。

一是品读作者强调的语言(3-4节),进入当时的场景。如“没有没有”,凡七处(其中2处在第5节,此点重复与《世间最美的坟墓》相似)。以见其平实,并见其本色。

理解了这一点,则第一件事便可明了,处校长室风范若此,则处过道之中,必然益加蔼然慈祥,不言自明,此谓“不言之教”。又如“亲切”,凡两处。此对普通一学子的态度。

再加以自然流转的语言动作,见其蔼然之外的“办事从容不迫,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二是品读当时人们的反应(第7节)。“一进”“呼的一声”“都站了起来”“整齐”“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

此正人格的感染所致,此处是以结果写原因。三是品读蔡先生的发言(第7节)。

讲笑话以及谈希望,既见其风趣,又见其诚恳。同时,所谈希望,十分切合“大教育家”的身份,与人格和精神上的“不言之教”形成“实践行为”上的呼应最大的教育家”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这既是作者的评价,也是作者感受后得到的必然的结论。我们感受他的人格,也必然应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四,以上三途径是就文本而言,另有一途径也足以帮助我们体会蔡先生的魅力,就是比较的方法。如与我们平时接触的人物进行比较,尤其是与有地位的人的比较,行为的不同,即是人格精神的不同。这是对文本拓展的部分,可以参考,也可以不采用。

但比较的方法确实是很好的方法,蔡先生的人格正是在比较里得到的,也一定可以在比较中使人印象深刻。?

兼容并包”部分必须围绕“大教育家”这个基点。同时又必须记得是在“贞下起元”的大背景下,如此的“兼容并包”更见其伟大的人格。此一部分比较详尽,可以略读而详评。

略读如下:一是理清“兼容并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措施为:①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②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

二是明白“兼容并包”带来的影响。

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

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详评如下:一,蔡先生所处是什么时代,是什么**。

二,陈独秀持何种主张,与当时的**有何对立之处。能否举出兼容并包在当时北大的实际表现,比如长辫子的守旧分子和激进的民主者。三,新文化运动有何影响,有什么意义。

四,蔡先生其后的北大校长以及北大的学生都受到了这样的感染和影响,以后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

五,现在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理解“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关系。这两者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非极高明,不能有大胸怀,无有大胸怀,如何“兼容”,如何“并包”,如何开启新文化运动;又如何以尊贵地位(在蔡的不以为官正是其精神所致)春风化雨;无大胸怀,所谓的春风化雨只是表象,亦不真诚矣。有“道中庸”,则亲切蔼然与众人同,则不言之教于无形中、于平常中。有“道中庸”,则各种人才、各种派别方可汇为一体。

以上两者是一种境界的两种表现,前者是不言之教,后者是实际践行。前者是待人接物,后者是办**动。

要之,如此,真可谓“大教育家”,如此之后的比较,知道确实是“最大的教育家”。?

以上分析很罗嗦,却是出自真我的阅读感受。以下过程设计,则简略一些。[教学过程]

由于本文涉及到的内容,所以预习就比较重要。(如有比较好的资料,请大家共享吧,我暂时提不出具体的文章,网上可查到蔡元培传记,但一般是购买信息,其他有可靠**的资料有点短缺,记得在六中的时候读过一本各种人物回忆性的书,也想不到名字了。网上查阅到的最好有出处,不至于弄假当真。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查找阅读蔡先生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北大校长任上的作为。

查找阅读蔡先生做北大校长时的中国历史概况。4、?查。

2023年高二语文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2 学习 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 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 的道理,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 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 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任。谏太宗十思疏 是他在贞观十一年 637年 上给李世民的奏...

2023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大方一中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 廖娟审题 一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9分,每小题3分 第 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体贴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 体贴 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 ...

2023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王永军。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247班 高三年级的 班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高二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必修五和选修课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内容,高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搞好高三的综合复习。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