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6:51 阅读 2022

专题:古诗文赏析 ) 十二课时) 史辉。

姓名班级学号

考点要求】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 《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 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1、《饮酒》(陶渊明)p59页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例一、 (2023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

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 、(2023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3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一 文言文 39分 一 默写 15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2.带月荷锄归。归田园居 3.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 4.草色烟光残照里蝶恋花 5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 7题 4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

2023年初三数学中考备考复习计划

香隅中学何明。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做好初三数学复习工作,对于有效提高中考数学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 条理化 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开发智力...

08年初中毕业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41分 一 语文知识 7小题,26分 1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3分 a 箱箧 qi 蹒跚 sh n 镂 l u 空荸 p 荠 b 匿 n 名慰藉 ji苋 h n 菜胚 p i 胎 c 扶掖 y s o 恣睢 su 狡黠 xi d 荣膺 y ng 炽 zh 热阴霾 m i 荫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