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例教学反思

发布 2023-10-29 12:00:01 阅读 9053

《故乡的水墨画》反思。

这是西师版教材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这一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故乡的“水墨画”》时,最吸引人的要数故乡的采菱女或划一叶扁舟,或荡一只水盆,熟练轻盈地采菱角的情景了。于是,我摇身一变,变成了那快乐的采菱女,一边唱着愉快的采菱曲,一边熟练地采着菱角。孩子们就成了站在岸边眼巴巴地等着吃新鲜菱角的小孩,我慌忙把“水盆”划过去,塞一把放进他们的衣袋,他们的小脸便个个灿烂如花了!

这样的情景互动,让我和孩子们都融入到文字之中,置身其中,快乐无边,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游览了江南水乡,我们又相约一起来到美丽的海滨:我们一起赏晚霞和大海的“杰作”;一起**那耀眼明亮的启明灯;一起手挽手走在湿润柔软的沙滩上;一起和海边乘凉的人聊天、嬉闹;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不是在有阳光的白天进行的,而是在那清凉舒适的海滨夏夜,而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海浪的哗哗声……

随后,我们又请班级的一位“小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塔木钦大草原和迷人的葡萄沟,她生动地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异域美丽的风情: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那似乎是从地面拱起的巨形彩虹门;那变换多端的云彩;那晶莹透亮的“绿玛瑙”;那甘甜美味的葡萄干,无一不让我们惊叹,无一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这些美丽的文字间的时候,那种心随文动的心境处处可见。尤其是师生一起共同畅想某一个美丽的场景的时候、共同演绎某一段文字的时候,那种和作者心灵的契合便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快乐,更活跃起来。在我们的心里,那些毫无生气的文字也变得更加美丽起来。

和太阳比赛早起》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选择的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着意描绘日出时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色,抒发出作者磅礴的激情,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诗中流泻出对生命成长饱含激情的赞美,记录着作者感受生命的心灵呼唤。

这一首诗,文字简洁而富有亲和力,韵味悠长而不失节奏感,用丰富的情感拨动读者的心弦,用深情的文字激发读者的共鸣。作者用笔端倾泻而出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诗中。这首诗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让语文课堂书写幸福的音符。

诗歌篇幅比较长,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激情澎湃、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节,写的是日出以前。“森林和大地还在沉睡”“小鸟和白兔还在梦里”表明时间还早,表现出诗人迫切激动的心情。这一句与后面的“密密的森林”“清清的溪水”“弯弯曲曲的小路”相呼应,给我们勾画出日出之前大地安详的情景。

“别怕,我们不会打扰你,我们是和太阳比赛早起!”点明题目,又富有童趣。

第3节,诗人用富有童心的眼睛看日出,用富有童趣的笔墨写日出。在诗人的笔下,日出是那样有趣、那样亲切。这里,诗人的热情更是喷涌而出,紧紧抓住读者。

诗歌的节奏一节比一节更紧凑,诗人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更热烈:从花草、小鸟的欢乐写日出时的美好景象,活泼可爱的诗句让人不忍释卷。

第4节是直抒胸臆,表达“我们”对美好一天的向往。诗人在这里赞美太阳、欢呼祖国的黎明、迎接美好的一天。诗歌中的句子像一阵微风吹拂着读者的心灵,像明媚的阳光激越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像一声号角唤起读者灵魂中昂扬向上的力量。

诗人在童话般美好的世界中徜徉,用笔宣泄着他对自然、对祖国深沉的爱。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走进诗歌,充满激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原风光,而且会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

这首诗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

“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体会。

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但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词的话,我想,学生在体会词人的情感时会更顺畅一些。

胡杨赞》反思。

胡杨赞》是一篇以“热爱生命,共筑和谐为主题的文章,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细细体会,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深情,并认识了解象征等表达方法。

首先,我请学生找出作者集中赞美胡杨的第六自然段。抓住“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理解自然段,再过渡到第7自然段的理解,之后,回扣6段,指导感情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由胡杨这种植物及人,了解文末两句话:“无论是……”感受生活中像胡杨一样,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人。

认识象征这种手法,找出文中其他的表达手法,体会其妙处。最后,总结全文,赞美胡杨,结束新课。

课堂中,为了达成目标,我主要抓住了这几点进行训练。

1、抓住关键段落,以点带面,学习全文。

这篇文章条理清楚,尤其是文中的第6自然段,概括了自然段的内容,我决定从这段入手,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全班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资源共享。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迅速地找出了描写胡杨的句子,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抓住关键词语体悟情感。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课标明确提出的。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怎么才能准确体会呢?

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本来含义。弄清含义后,放入句中朗读,反复的读,通过读、想、联系实际体会词语在文中真正的含义。如:

“惨不忍睹”表面上指胡杨长的丑,难看,不忍心看。可是细细一想,既然这么丑,这么难看,作者为什么还这么钟情于它呢?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挖掘出这个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明白胡杨的丑是千百年来抵御风沙形成的。

这丑就是对生命的呼唤,对生命的渴求。胡杨的顽强就容易深入学生心灵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枯燥的、直白的语句了,而是有了生命力的语言。

3、感悟表达手法,渗透写作指导。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运用了多种手法进行描写,象征是最主要的,也是学生才接触的。这一点,我放到了理解全文后才引出。当我问道“作者赞扬的仅仅是胡杨吗?

那他赞颂的是什么”在对全文的理解后,学生顺利地答出“作者赞颂的是那具有胡杨一样默默奉献、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此时,再引入,这就是象征。告诉大家象征的含义并举例,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因此,对这一点,我讲的多,也详细一些。而其他的比喻、拟人、排比则让学生来分析概括,让学生在分析的同时,明白写好习作的关键。

当然,这节课上完后,我也在深深地反思,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虽说可圈可点,但是整体气氛不活跃,显得比较拘谨,个别平常很积极的同学甚至没有举手。我想,我是不是显得过于强势,过于包办,以至让学生“失声”。我把学生想说的都说了,学生当然就没话可说了,或者干脆当起了听众。

文章并不难,很多地方学生已经说到点子上了。我还是在重复啰嗦,以至于浪费时间,而对于该深入挖掘的地方。比如:

“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生长,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这一处,生命,什么样的生命呢?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生命呢、我们要怎样才能拥有怎样的生命呢?

本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进行拓展。可是,课堂上,当听到学生谈到一点时,却轻易满足,根本没细细思量,这是共性的认识还是个性的思考,就匆匆进入下一环节。即便如此,课堂上应该完成的赞美胡杨的话却拖到了课后,听不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深入文本,吃透教材,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霸占学生的舞台。

有趣的生命时钟》反思。

有趣的生命时钟》是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都是科普类的文章,本文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为我们展现了生物王国里神奇有趣的生物节律(生命时钟),并告诉我们,生物节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意破坏良好的生物节律会引起疾病。虽然是科普文章,但本文有趣的话题,生动的文字,巧妙的表达方法,使课文引人入胜,深受学生喜爱,也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极好的范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课后练习的要求,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堂中以以下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以“趣”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知内容,了解写作特点。

本文虽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但全文却以“趣”贯穿:有趣的话题,有趣的现象,有趣的例子,有趣的语言……因此,我以“趣”为突破口,抓住有趣的内容,通过自读、默读、个别读、齐读、引导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进课文,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明白各段的中心句,举例的说明方法及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感受到作者遣词选句的生动性、准确性、科学性。虽然课堂中这样做了,但感觉读的训练还不够扎实有效。

二、主动发现,引导背诵。

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通过罗列几种有趣的生物节律现象引出“生物活动按昼夜节律周期进行这一话题”。这段话既有生动的描写、形象的修辞,也有准确的说明,是一段有趣又非常准确的说明文字,也是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文段,虽然文字不少,但有很多规律可循,因此,在学生熟读本段之后,引导学生从句式、修辞,说明方法,表达顺序、效果等方面去谈自己的“发现”,大家畅所欲言,表现得很出色,说出了许多连我都没想到的“发现”,然后我把他们的“发现”进行了总结、归纳,以**的形式出示了这段话的内容,再引导、背诵读。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背诵技巧,背诵的速度比平常快得多,也进一步弄懂了相关的知识。

三、抓住关联词理解句子,学会使用关联词。

本课第一段的中心句都使用了关联词,课后也有针对的练习题“理解句子,用关联词造句”,如何正确理解、运用这些关联词呢?于是我把这样的训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先找出各段中心句,再齐读句子,句划关联词,然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关联词的作用,最后用关联词造句。

通过训练,学生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学会了正确使用关联词。

四、课外拓展,激发学生对生物王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五年级下册语文《围魏救赵》生字组词西南师大

五年级下册语文 围魏救赵 生字组词西南师大。逸 读音 y 巧记 兔 子逃走 辶 了。字义 安闲,安乐 跑,逃跑 避世隐居 组词 安逸 逃逸 隐逸 造字 会意法 造句 过分安逸的生活会使人懒惰。笔顺 兔 呈收缩之势 辶 的捺平,托住上部。2 痹 读音 b 巧记 一 田 横撇竖 丌 病 疒 房里面住。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例 新型玻璃 教学案例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小学执教 刘廷兵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本学期由于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学校也大力推广高效课堂,巧用导学案。因此,在教学中,我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轻松愉...

五年级小数乘整数课例

小数乘整数课例及反思。宋利华。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 十一 你们有什么打算?情境引入。师 看老师这有一幅图。课件展示例题图 人们在干什么?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 有卖风筝的。风筝的价钱不一样。师 这么漂亮的风筝,看来了三个小同学,他们想买3个一样的来放飞。教师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