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布 2023-11-04 17:55:03 阅读 2654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研究轮子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铅笔、绳子、硬皮书、硬板纸、大头针、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平时,我们见到的汽车、火车、飞机上都装有轮子,几乎所有的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轮子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轮子与省力。

组装器材实验:把一摞书捆在一起,将捆书绳留出一段作为拉绳。

拉书实验:将捆好的书放在桌上拉动,感觉用力情况。

在书本下面垫上两支铅笔,再拉动书本感觉用力情况。

思考:做了两个试验后,你体会在哪种情况下拉动书本省力?在省力的试验中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2、实验二:轮子与转数变化。

指导制作齿轮,指导做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实验。

思考:数一数,大齿轮有几个齿?小齿轮有几个齿?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转几圈?大小齿轮组合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

3、轮子与转动方向。

用实验二装置进一步实验。转动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同时转动,边转动边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

思考:这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除了转数发生变化外,两轮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

小结: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三)、探索发现。

1、轮子可以使运输物品时省力。

2、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3、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转动方向。

四)、探索延伸。

1、研究一下你的自行车,大小齿轮各是多少?大论转一圈,小轮在链条的带动下转几圈?

2、甲乙丙三个齿轮,若甲齿轮顺时针转动,乙齿轮也要顺时针转动,怎么办?

第二课:钢珠变乒乓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钢珠、乒乓球两种物体在沙子中的活动,了解两种物体在沙土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塑料盆、沙子、乒乓球、钢珠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事先把乒乓球埋在沙土里,上面放一钢珠,叫学生看后,用一块布盖上,叫一同学拍动盆边后,看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新课:钢珠变乒乓球的道理。

1、实验一:让钢珠沉入沙中。

、在盆中放入多半盆干燥的沙子。

、把钢珠放在沙面上。

、两手敲击盆边,钢珠沉入沙子中。

思考:钢珠为什么会沉入沙子中?

2、实验二:让乒乓球在沙子中浮上来。

、把乒乓球埋入沙子中。

、两手敲击盆边,乒乓球慢慢的从沙子里浮上来。

、思考:乒乓球为什么会从沙子中浮上来?

3、实验三:用湿沙子进行实验。

将盆中的干沙子换成湿沙子,重复实验。

一、实验二。观察钢珠和乒乓球下沉和上浮的情况。

思考:钢珠和乒乓球为什么在潮湿的沙子里与干燥的沙子里的效果不一样呢?

三)、探索发现。

1、同体积的钢珠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钢珠重,当拍动盆边使沙子产生运动时,钢珠就沉入沙子中了。

2、同体积的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沙子相比较,乒乓球轻,当拍动盆边使沙子产生运动时,乒乓球旁边沙子就会沉入乒乓球底部,乒乓球就慢慢的浮出来了。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如果有人一旦陷入沙坑中,应怎样做,才能使身体脱离沙坑?

第三课:保护鸟蛋。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制作实验装置。

2、初步体验**活动的过程。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能力。

二、教学准备:

打印纸、熟鸡蛋、胶带、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都知道、鸡蛋如果从高处落到坚硬的地面上会破裂,用什么方法可以是从高处落下的鸡蛋完好无损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二)学习新课:

一、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要求:选用恰当的填充物,设计以保护鸡蛋的装置,使鸡蛋从2-3米的高处落下不破。

设计实验:在练习本上写出计划内容。

思考:什么样的填充物最好?飞机空投物资时虽然已有减震措施,为什么还要用降落伞?

、小组合作: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二、制作实验装置。

1、外形美观实用。

2、装置体积不要过大。

3、填充物使用得当。

三、动手实验,验证成果。

1、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选派一人进行表演。

2、各组依次打开实验装置,查验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填表)

四、交流研讨。

各组选派一人,谈本小组设计、制作实验装置的构思机体验。

五、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发现,实验装置需要精心设计,合理使用防震填充物才能保护鸡蛋不受损坏。

2、**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成果验证——交流研讨。

六、探索延伸。

游戏——玩中学,摔不破的鸡蛋。

把布悬挂在支架上布的下部向上翻卷一部分,以挡住鸡蛋不落在地上。思考分析:鸡蛋扔向布屏后,为什么不会破裂?

第四课:金鱼游进鱼缸。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有趣的实验,**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能力。

二、教学准备:

铁丝、白卡纸、彩色笔、直尺、铅笔、双面胶。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老师演示金鱼游进鱼缸里。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二)学习新课:金鱼为什么会游进鱼缸里。

1、老师指导学生器材制作。

折纸:将白卡纸对折一下,然后打开。

画图:在白卡纸正面用彩笔画上金鱼,在另一旁画上鱼缸。

固定铁丝:(用双面胶固定,注意铁丝放在中间。)。

2、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将准备好的铁丝放到两只手掌中间,由慢到快搓动。多做几次,进行观察。

思考:实验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如果搓动的太慢有这种现象吗?

小结:人的眼睛看东西时,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而这个现象还能在头脑中保留一会儿。我们看到金鱼,又马上看到鱼缸,在金鱼、鱼缸的印象还没有消失,又看见了金鱼、与鱼缸,这是两种印象重叠在了一起。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分别进行由慢到快地搓动试验装置,我们研究了人眼睛的一个特性,即: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

2、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是有时间限制的,实验中纸板转动的太慢时,看上去还是两幅画,只有转动快了,金鱼才能游进鱼缸里。

四)、探索延伸。

1、打开电脑后,当快速移动鼠标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回想一下,夜里下大雨,当你看到路灯附近时,看到的不是一个一个的雨点,而是一条一条的雨线,这是什么现象?

第五课:水滴放大镜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利用卡片纸和水滴制作水滴放大镜,研究水滴的放大作用。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能力。

二、教学准备:

水、滴管、玻璃片、打有小孔的卡片纸。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谁用放大镜看过东西?你还知道用什么能够放大物体吗?老师今天教你们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

二)学习新课。

1、实验器材制作。

取一张打好小孔的卡纸,在小孔的边缘处均匀的涂上一层蜡烛。

在小孔背面粘上一段透明胶带,翻过卡纸使透明胶带向上。

2、实验:水滴是否有放大作用。

用滴管小心地将1-2滴水滴到小孔上。

把准备好的书本放在桌子上,用水滴放大镜对着书中的文字。

透过水珠往下看,如果字体不清楚,可以调节水滴的高度,知道清楚为止。

思考:水滴放大镜的水滴是什么形状的?

3、实验二:水呈平面状态时对文字是否有放大作用?

用滴管吸些水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块玻璃压在水滴上面,使玻璃中间的水滴成一个平面。

将另一张带有小孔的卡纸放在玻璃片上。

把准备好的书本放在桌子上,透过小孔向下看,书上的字是否被放大了?。

思考:通过观察,你发现书上的字大小有变化吗?

4、小结:通过几次试验说明,水滴有放大的作用。

三)探索发现。

1、两个实验:一个是透过水滴观察文字的试验;一个是透过平面水观察文字的实验。

2、水滴具有放大的作用;当水呈平面状态时,没有放大作用。

四)探索延伸。

1、如果将两个同样物体分别放入装有水的方杯和圆杯中,从杯的侧面观察两个杯中的物体,会发现什么现象?

2、从圆形鱼缸的外面观察鱼,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第六课:潜艇的沉与浮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利用气球带动小石块下沉与上浮实验,认识潜艇下沉与上浮的道理。

2、培养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水槽、塑料管、线绳、小石块、气球、消毒纱布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潜艇是一种在水面下面进行作战活动的舰艇。谁知道,潜艇为什么会自由的下沉和上浮呢?他是依靠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二)学习新课:潜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浮出水面?

1、实验一:体验气球的上浮。

将气球吹大,并将气球口用绳扎紧。

把气球按倒在水槽底部,感觉一下,压气球的手有什么感觉?

松开手,气球会怎样?。

把气球中的水放掉,松开手时,气球会怎样?。

小结:实验说明充气气球在水中有上浮的力。人们是不是利用这个道理制造潜艇的呢?

2、实验二:小石块上浮与下沉的简易实验。

将小石块、气球、塑料管绑扎好。

将气球中的水排净,把装置沉入水底,塑料管的一端留在外面。

通过塑料管向气球吹气,观察小石块上升现象。

当小石块上浮到水面时,用断续放气地方法,观察小石块下沉的情况。

思考:你能揭示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的道理吗?

三)、探索发现。

1、潜艇能够下沉上浮和小石块上浮下沉的道理相似。潜艇两侧装有两个大水箱,通过控制水箱中水和空气的多少使潜艇下沉和上浮。

2、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大发现,其原理并不很复杂。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第一课 巧安排省时间。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验 分析研究统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2 初步掌握一些科学 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 培养学生主动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学习用品等。三 教学时间 1课时。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我们在日...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第一课 为什么看错了。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 研究轮子的作用。2 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 培养学生主动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铅笔 绳子 硬皮书 硬板纸 大头针 胶水 剪刀等。三 教学时间 1课时。四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1.巧安排省时间。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 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 为内容的学习 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