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 2023-12-25 14:20:06 阅读 1319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红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弛(tān) 譬如(bì) 歆羡(qīn) 颔首微笑(hàn)

b.寥落(1iáo) 赁屋(1ìn) 偌大(nuò) 长歌当哭(dāng)

c.殷红(yīn) 喋血(xuè) 嗾使(suō) 窗明几净(jī)

d.平仄(zè) 混沌(hùn) 胴体(dòng) 芸芸众生(yún)

2.下列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倾泄凛洌敞篷附和冥顽不灵。

b.落寞辩驳宣泄赌博黯然泣下。

c.椭圆钦定磕头和霭陨身不恤。

d.编纂浪废屋椽斑斓绿草如荫。

3.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京城高校辩论赛中,经贸大学以微弱的差距痛失决赛资格,面对校内纷纷扬扬的指责之辞,辩手们颇感。

②印度尼西亚**以华商非法经营为理由对之施行大范围拘捕,这一事件使得国际社会不断___其真正动机。

③不要害怕困难,更不要抱怨命运。选择勇敢面对,你就会发现艰难坎坷不仅能锻炼一个人,更能___一个人。

a.委屈质疑造就。

b.委屈置疑成就。

c、委曲质疑成就。

d.委曲置疑造就。

4.下列各句加红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处事不能违反原则,如果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爱屋及乌,对他的错误包庇袒护,那么不仅无助于他,反而会害了他。

b.虽然电器商场新年大型**活动未登广告,但消息不胫而走,活动第一天清晨五点,商场外已经排起了前来抢购的长队。

c.侦查队员依据那位中年妇女提供的线索,先找到毒贩李某,再通过他的供词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毒贩毒的大型窝点。

d.小羊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行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历史上四大加工技术之后,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加工技术。

b.台上走出一位精神抖擞的习武之人,着长褂,持佩剑,他高傲地扬起坚毅的下颚和桀骜的眼睛,令在场的众人为之一惊。

c.学生会的工作不容易做好,它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具有很高的个人综合能力和相互协调能力,才能胜任。

d.那时漫画《灌篮高手》正火得要命,我对樱木花道“情有独钟”,但是龙龙只为流川枫疯狂;我们因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桐城派”是明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魁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观点,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②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病梅馆记》有共同的思想。

③中国农历纪年称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月末为“朔”;而“是月丁未”中“丁未”则运用了天干地支计时法。

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在南游吴越前写下名篇《梦游天姥山吟留别》留给东鲁的朋友。

⑤律诗属于近体诗,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它偶数句押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课内文言文:(16分,每小题2分)

7、下列各句加红词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独五人之皦皦(jiǎo光明显耀的样子) 诸父异爨(cuàn灶)

b.明告鬻梅者(yù买在丁卯三月之望(mòu十二地支之一)

c.(梅)以欹为美(qī倾斜) 呱呱而泣(gū小儿哭声)

d.自京师乘风雪(chéng趁,冒着) 忠义暴于朝廷(pù显露)

8.下列各句加红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绳天下之梅约束。

b.按诛五人查究。

c.吾妻来归回来。

d.乳二世喂养。

a.凡再变矣两次。

b.轩凡四遭火凡是。

c.乘其厉声以呵趁着。

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9.下列各组加红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b.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c.余扃牖而居。

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d.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荣于身后。10.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d.东犬西吠。

11.下列各组加红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垣墙周庭。

去今之墓而葬焉。

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明烛天南。c.安能屈豪杰之流。

必复之全之。

d.前辟四窗。

安得使予多暇日。

12.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颜色不少变。

c.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3.选出与“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其制稍异于前。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4.翻译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的语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19题。(10分,每小题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5.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填其室填:充满 b.俟其欣悦俟:等待。

c.无冻馁之患患:疾病 d.非天质之卑卑:低下。

16.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b、当余之从师也。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c、久而乃和d、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7.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自己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时间返回来。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懈怠抄录的事。

c.色愈恭,礼愈至——脸色更恭敬,礼节更周到。

d.略无慕艳意——一点儿没有羡慕的意思。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作者勤苦求学的一组是( )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未尝稍降辞色。

④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⑤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

⑥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少年时好学,家贫无从得书读,于是借书抄录,靠勤奋遍观群书。

b.**后求学欲望更强,曾到很远的地方向先辈求问,非常恭敬尽礼,终于增长了学识。

c.作者从师备尝艰苦而能坚持不辍,服饰很差,远不如同学华美,但他以读书为乐。

d.作者认为当时太学学生与自己当年求学比,有很优越的条件,却都学业不精,道德不成,是因为心志不专。

四、古诗鉴赏。按要求答题。(6分)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0.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首诗,“问”是邀请的委婉说法。

b.首句写新酿米酒,细如绿蚁的浮渣尚未滤去,味美醉人。

c.二句写温酒和取暖的火炉,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悲苦。

d.三句写时间和天气:冬夜欲雪。如此环境,更宜饮酒。

e.四句写主客举杯对饮,相互殷勤劝酒,可否能再饮一杯?

21.这是首邀友共饮的诗,诗人邀友既包含了温馨的物质因素,也包含了动人的情感因素,请你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3分)

五、默写:(共8分,各1分)

22.在横线上填写名句的上下句: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尽长江滚滚来。

莲动下渔舟。

⑤云青青兮欲雨。

⑥楼船夜雪瓜洲渡。

⑦千呼万唤始出来。

⑧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4分,各2分)

(1)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刘和珍)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就有令,说她们是“**”!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段节选自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在文字中表达了自己对反动**血腥**爱国青年罪行的愤怒。

b.文段的两个“但”表转折。在**事实确凿的情况下,**及反动文人却造谣诬蔑,作者对此表达出极大的愤慨。

c.对“惨象”与“流言”这些反动**制造出来的假象,作者不去看,也不去听,因为他认为说什么也没用了。

d.文末的四个“沉默”表明在民族危急时刻人们面对的选择:“爆发”或“灭亡”。这是激愤的表达,更是昂扬的号召。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2013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 语文知识 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 j ng 刹那 ch 笨拙 zhu 百舸争流 g b.蛊惑 g 遨游 a 笑靥 y n 怏怏不乐 y ng c.贿赂 l 桎梏 k 解剖 p o 开国元勋 x...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 3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卷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3题。阅读之惑 人文何用?刘伟见。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 也是官场 职场类 最火。思想 哲学 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